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主页 > 临沂大众网 > 临沂新闻 >

临沂革命老区打造幸福家园奏响民生最强音

2012-08-13 08:16 作者:王洪涛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六成以上财力投入民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一年半实现全覆盖、临沂市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用于奖补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

        六成以上财力投入民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一年半实现全覆盖、临沂市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用于奖补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近年来,沂蒙老区人民收到了一份又一份民生“大礼”。一枝一叶总关情。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这个理念指引下,临沂市委、市政府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始终致力于民生优先打造幸福家园,一系列惠民实事得到实施,一系列为民承诺变为现实,在沂蒙大地上奏响了幸福和谐的华彩乐章。
      民生一寸行,民心一寸暖。一座将民生大写,以民生为先导,重民生、保民利、增民惠的城市,一定是一座幸福的城市;一座将民生举过头顶的城市,民众必然会幸福。
    牢记总书记嘱托
      沂蒙革命老区的改革发展和民生建设,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叮嘱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临沂是革命老区,要继承光荣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2009年10月,温家宝总理来临沂专题调研民生工作,称赞“临沂发展变化大”,并强调加快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幸福安全、更有尊严。
      临沂市委、市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认真落实惠民政策,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民生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民生财政投入逐年增长,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8月2日9点半,记者来到临沂市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来了两三天了,这里有热水有热饭,屋里也干净,一天才花一块钱,住着挺舒心。”58岁的苍山籍进城务工人员李金贵告诉记者。
      2011年,临沂市和兰山区投资2000余万元,在毗邻商贸物流城的进城务工人员集聚区建起了综合服务中心,可同时容纳3000余人洽谈工作、1072人入住。这里一天只收一元钱住宿费,被农民工亲切地称为“一元公寓”。在这里进城务工人员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住宿餐饮、技能培训、用工求职、权益维护等一条龙服务。张少军说,“进城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的大功臣,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善待,城市也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像样的生活空间。”
      带着感情和责任抓民生,对人民群众要常怀敬畏之心,为百姓办事要常抱歉疚之情,是临沂市对民生工作的根本要求。去年国务院批准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有关政策;所有县区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省里把临沂市纳入精品钢基地规划建设范围。民生工作做不好,不仅有负上级期望和重托,更愧对百姓期盼和信任。这在老区干部中已形成共识。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德政工程,也是责任所在。加快把临沂打造成市民的幸福之家、温馨之城、和谐之地,向上级和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在老区,这就是最大的‘政绩’。”临沂市长张务锋说。
    发展为了人民
      民生为本,发展为要。临沂市始终坚持第一要务不动摇,把发展作为民生建设的基本前提,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11年,临沂市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坚持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强市、城镇化主导、商文旅引领、东接南融“四大战略”,打造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招商引资“三大亮点”,突出做好中心城市、发展县域经济“两大主题”,着力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科学跨越的突破口。从去年初开始,临沂市大力突破县域经济,打响了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孟良崮战役,出台实施了改革扩权、财政扶持等十项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实现经济增速、财政增长和群众增收的协调联动,让老百姓的口袋更殷实、日子更富裕、生活更美满。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首次过百亿,其中县域累计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7.3亿元,增长28.5%;县级地税、国税收入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同时做大镇域支撑县域,上半年全市12个重点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和47%,分别高于全市16个和28个百分点。临沂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加速发力、科学跨越、初见成效的新阶段。
      统筹城乡发展,搭建致富平台。近年来,临沂市城镇化率每年以2个百分点的幅度递增,拉动GDP每年增长4个百分点,每年有10万人进入城镇化链条;打造半小时城市生活圈和一小时城市生活圈,带动150多个小城镇竞相发展。2011年以地级市第一名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市民自信心自豪感、满意度幸福感显著增强。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报告,临沂市民幸福指数在全国294个城市中位居第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认为,“临沂不仅是山东而且是全国革命老区的一张名片”;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说,“临沂,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数字传递出了民生的“温度”:“十一五”期间,全市用于民生投入达453亿元。2011年民生支出为164亿元,占总支出比例63.8%。今年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同比增长23.1%,占财政总支出64.6%,占比继续提高。可以说,过去几年是临沂经济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民生状况改善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去年11月,临沂市在全省首次召开专门的民生建设大会,以解决老区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找准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列出了“十项民生大事”和“二十件民生实事”。记者从前不久召开的全市民生建设工作调度会上获悉,今年全市确定的137个实事项目加速推进;各县区实施的662个民生项目全部启动。
      市民得实惠,党政得民心。临沂市将顺应老区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继续弘扬沂蒙精神,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把临沂打造成全国革命老区科学发展示范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民生连着民心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成就事业。临沂的执政者善用民心,善借民力,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以共建共享汇聚发展民生的强大合力,着眼于增强广大市民的自信心自豪感、满意度幸福感、和谐度安全感,让幸福写在老区人民脸上。
      翠绿的草坪绿地沿河漫展,两岸漂亮的还建楼和写字楼鳞次栉比,水中则鸥鹭翻飞帆影点点……记者在临沂采访发现,这座浸润着现代文明气息的北方水城,以全新的面貌颠覆了人们对老区的传统印象。
      城美乡美,润泽民生。北城新区梦幻般地崛起,涑河片区的华丽转身,老城区的旧村改造,是临沂在城市化进程中浓墨重彩的大手笔。中心城区规模由2003年前的70平方公里扩展到2011年的17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84万人。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市民,是历史性巨变。大水城建设打造了以水为魂、城水相依、山水相连、人水相亲的宜居家园,大商城建设则形成了商贾云集、物流天下、百业兴旺、物阜民丰的财富乐土。
      加快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四点对接”。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打了一场变革生活方式的“人民战争”。完成714眼山区找水打井任务,全市通自来水的村达到80%。城乡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群众高兴地说:“路宽了,灯亮了,乡村与城里一样了。”
      如今的临沂,形成城美乡美、宜居安居的良好生活环境。“八河绕城”形成了八个西湖的水面,沂河湿地成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先后投入60多亿元建成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广场、百里滨河健身长廊等全民共享的文化体育设施,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今年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初步建成,成为全国连续举办F1赛艇和世界杯滑水两大赛事的惟一城市。
      社会保障,普惠民生。去年8月起,临沂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一年半。截至目前,临沂市参保群众达到552万人,累计为城乡老年人发放养老金6.7亿元。从今年起,全市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每人每天都能得到一袋牛奶、一个鸡蛋。全市新农合参合比例达到99%以上,参加新农合人数和参合率居全省首位,率先推行“先看病、后交费”就诊模式。
      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市级财政已连续三年共拿出9亿元资金支持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全市一半以上的农户将住上新房。近三年建设经济适用房182万平方米,占全省的四分之一,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位。
      前不久,河东区九曲街道29岁的居民张晓建找到了一份令他满意的工作。他告诉记者:“得益于临沂市实施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我现在一个月能拿接近3000元钱,还上了养老、医疗、失业三项保险,心里特别高兴。”
      群众工作,情系民生。社会建设与幸福临沂相伴相生,与民生福祉相辅相成。临沂在全省率先建立市行政服务大厅和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行“联审联批”和代办服务,审批提速超过88%,位居全国前列。在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临沂市荣登政府效率奖榜首。以社会管理工作运行、群众诉求接待受理等“五项机制”统揽群众工作,推动社会管理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7.5%,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最具安全感城市”。
      大众日报记者 王洪涛
    通讯员 刘广阔 邢仔文

    (责任编辑:李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