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新闻

兰山:新型经营主体耕出现代农业“百花园”

2014年07月17日 15:09:00 作者:孔红星 臧德三 来源:大众网
夏收时节刚过,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们又将如何在平凡的土地上绘出下一步的精彩人生呢?他们都有着怎样的打算、问题和诉求?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到田间地头实地走访了临沂市兰山区的部分新型农业经营户,面对面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大众网记者 孔红星 通讯员 臧德三

      夏收时节刚过,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们又将如何在平凡的土地上绘出下一步的精彩人生呢?他们都有着怎样的打算、问题和诉求?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到田间地头实地走访了临沂市兰山区的部分新型农业经营户,面对面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富硒作物市场前景好,农民收益增5成

      在兰山区白沙埠镇雨田合作社,社长张峰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起他的辉煌战果。合作社目前有3000多户社员,耕地近2万亩。其中,富硒小麦、富硒水稻、富硒草莓就占了约1万亩。农民入社后,合作社为他们提供硒肥,指导田间管理,监督农药化肥的使用,进行粮食回收、脱粒、包装、代销。

      “现在,我们的富硒麦仁、富硒大米成功打入了北京等大城市的市场,年销量几十万斤,收益100多万元。农民加入合作社后,每亩地至少可以多收入500元,增收50%以上,还可以分享合作社的二次分红,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张峰说。

      2万亩对合作社来说规模已经不小了,但张峰认为,合作社这种模式还不是真正的规模种植,因为土地经营权还在农民手里,合作社每一个项目计划都要与社员商量,通过农民自己来实施,效率不高,且标准化种植实际监督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按照张峰的想法,最好能够把农民的土地全部集中起来自己耕种。这样可以保证大片土地统一规划运作,真正实现标准化种植,农产品质量更有保障。眼前,兰山区正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认证工作,一些乡镇的农民已经率先拿到了确权证。这让张峰看到了希望:确权有利于经营权流转,如果能把土地经营权流转过来,对现在的合作经营模式来说将是一个升级。

      看到有农民焚烧秸秆造成浪费和污染,张峰觉得实在太可惜。他跟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一个蘑菇养殖大户达成了合作协议,计划引进蘑菇养殖和加工项目。“蘑菇养殖需要大量秸秆,这就为周边农民的秸秆再利用找到了出路。加工蘑菇罐头销售,还可以增加效益,促进就业。蘑菇养殖可分六层,一亩地就能当六亩用,这得节约多少土地?”张峰觉得这个项目发展前景很不错。

      老凌家庭农场:种下道德文化,专注“小而美”农场

      快50岁的凌思红曾经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地辗转打工,有着丰厚的年收入。去年国家放开注册家庭农场政策,老凌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农业创业的好机会来了,赶忙回到老家临沂市兰山区麻绪村注册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家庭农场。

      50多亩地经过他的一番精心整理,摇身一变成了集种植、养殖、生态餐饮、农事体验和青少年三农教育功能于一身的小型家庭农场——老凌开心农场。长年在大城市打拼的老凌,掌握了一些网络宣传的方法,农场还没开业就已经在网上招揽了100多名会员。去年5月份农场正式开业时,老凌以500元十多平方米的年价,把农场的部分土地租给会员,让他们种植蔬菜作物,立刻赢来了“开门红”。

      “可是,会员自己种菜的热情并不持久。一段时间后,有些会员的新鲜感就没了,开始陆续退出,只剩下了一少部分。去年一下子投入五十多万元进去,只收回了约10%,没有当初预想的好。”老凌说。激情过后,老凌踏上了北京学习的列车。通过与北京郊区一些农场作对比,老凌最初的想法有了180度的大转弯。“开始能有10%的收益已经不错了,开门就赚大钱的想法是错误的。”老凌说。

      老凌在农场的种植区种上了芸豆、豆角、辣椒和西红柿,养殖区则饲养了百余头笨猪、十几只羊、几百只鸡,还规划了观光荷塘和观景亭。目前,每天都有三两个家庭造访消费,妻子指导客人体验劳动,大家动手做菜吃。人虽少,但笑声不断。“会员种地不好保证质量,还是我们来种比较好,客人到农场可进行劳动体验、采摘娱乐、品尝纯天然无公害蔬菜、肉、蛋。广告我也不再打了,靠客人口口相传,靠农业道德和文化底蕴来吸引更多客人。”老凌说。

      种粮大户邵长德:180亩小麦没顾一个帮工,种粮比种菜容易

      同样是规模耕种,兰山区方城镇农民邵长德却对种粮情有独衷。他承包的180亩地以前主要是废弃的砖场和河滩。几经改造,这些地在邵长德手中已经变成了肥沃的良田,每年收入10万多元,还能拿到1万元的政府补贴。

      “为了这片地,我先后购买了东方红拖拉机、日式拖拉机等5台农机,再加上多年改造,投入将近100万元。这些年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价格也很稳定,国家还有补贴,眼看马上就能回过本来。”邵长德说。现在,邵长德又从村里扯来了电,用于抽水灌溉。因为有机械,邵长德不但自己的地不愁种,还能腾出空来为其他村民服务。靠手里的几台机械外出经营,他每年都会额外有一笔不小的赚头。

      “别人劝我种菜,但是蔬菜需要大量雇人工不说,价格浮动太大,销售不好控制,一旦滞销会很麻烦。我种粮食,自己开着机器一天就能种60亩,还能靠农机赚一部分钱,农闲还可以干些其他的活,比种菜要轻松得多。再说了,种粮食还有国家补贴,就冲这我也得种出个样子来。”邵长德信心满满地说。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王目光)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