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局之年,临沂提出“四三二一”发展战略,成为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今年9月,国务院批准沂蒙老区享受中部地区优惠政策。11月,全市民生建设大会召开。12月,临沂以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喜获全国文明城称号。当月,国家卫生城市桂冠花落临沂……临近年关,临沂赢在起点上了吗?临沂市民的生活改善了吗?下一步民生工作还有哪些大的举措?
正如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务锋在“行风热线”节目中的明确表态:“真诚而热切地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反映你们的所思所盼,市政府将全力帮助解决大家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我在全市民生建设大会上明确表态,为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不能半心半意,更不能三心二意。对这一点,请广大市民朋友监督。”
为民生 政府立下军令状
“我们村安装了自来水设备,可一直没能吃上自来水。”“难闻的气味,黑色污水,严重污染空气、土地、水。黄山镇栗林村被颗粒厂害死了!”……无论是市民电话,还是日常的市长信箱,这些问题都得到一一解答。
今年11月,张务锋市长做客“行风热线”,广大市民提出了关于学校教学楼改造、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和弱势群体救助等问题,在53分钟的时间里,张务锋市长共接听市民热线电话42个,接收短信127条。对打进直播间的每一个热线电话,他都认真倾听、一一作答。
张务锋市长多次强调,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近年来,在人均财力不足全省平均水平四成的情况下,临沂实际民生支出达到六成,有力地推动了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免费开放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2013年,实现环城快速路全线贯通”……这些承诺和数字在让老百姓振奋的同时,也令各级官员压力倍增。在民生建设大会上,临沂市将民生绩效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
在民生建设大会上,临沂公布的十项民生大事、二十件民生实事,每一个数字都是必须实现的目标,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凡是确定的政策和为民实事,不论困难有多大,都要想法设法克服,切实做到规定的内容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覆盖的范围只能扩大不能缩小,保障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这就是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务锋当着全市千万人民的面,给相关部门立下的军令状。
“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用愁、种地不交税”,在实现“一大目标”的过程中,临沂已经走在路上。
把县域经济短板 变成“天花板”
由于历史原因,临沂所辖9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县域经济薄弱成为制约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制约富民强市建设的短板。
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少军说:“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加快改变老区面貌,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重托,是千万沂蒙人民的热切期盼,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打赢这场新的‘孟良崮战役’。”市长张务锋的最大感受是“形势逼人,倍感压力”,他说,差距蕴育潜力,要抓住享受国家中部政策的机遇,把“短板”作为跳板,突破阻碍老区向上跃升的“天花板”。
去年8月,10个“山东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名单出炉,莒南县大店镇名列其中。今年4月,在临沂市城镇化战略的大框架下,大店镇被列为12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一时间,“镇级市”成为大店的新身份。这个距离县城19公里,1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7.3万人口,新“市民”们的社区正在推进中。
“四三二一”战略中,明确提出城镇化主导战略。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也是统筹城乡、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要加快现有规划片区改造和开发建设,做大中心城;重视搞好县城规划建设,辐射带动县域经济;突出抓好12个重点镇建设,促进小城镇发展;以中心村为依托、社区化为方向,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升村民生活水平。
打造现代化 物流业枢纽城市
10年前,听说搞货运配送能赚钱,临沂人程宝山拿出积蓄买了两辆小货车,成立了一个小小的配送中心。10年后,程宝山已经成为拥有300多辆专业运输车辆以及大型仓库的物流企业老板。他说目前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公司在下一个10年中发展得更好。
这是临沂20多万物流从业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已经不仅仅是物流企业的需求,这已变成了政府的行动。构建商贸物流强市,已经被列入临沂未来发展规划中。
“四三二一”发展战略中,提出了要将临沂打造成国内现代化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枢纽城市,继续推进临沂商城和各类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引进和培育一批实力强、经营方式先进的物流企业。
临沂市工商局起草并建议市政府印发了《临沂城区物流业规范整治工作方案》和《关于进一步规范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拟定了具有临沂特色的物流园区、园内经营户和园外物流公司规范提升标准,张务锋对此作出批示:“市工商局所提的建议很好。责成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加快落实推进。” 记者 刘遥
(wq)
(责任编辑:宫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