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电表、税收、人品比小微财务报表更可信
商城业户老张又一次失望地从银行出来了。为扩大经营、加快周转,他已向多家银行提出了50万元的贷款申请,但每一家银行在审查了老张所提供的材料后,都只能遗憾地告诉他没法提供贷款,主要原因是他提供的财务资料很不完整,关键数据也难以确保其真实性。
“在我看来,现在制约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难题是信息问题,它直接导致了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识别困难。”魏建分析说,银行在融资时,往往并不太关心小微企业所能提供的抵押物,而是十分担心小微企业财务记录等企业数据的真实性和连续性。只要财务等关键数据能够说明企业具有成长性,银行往往是愿意提供贷款支持的。
对此,齐春宇也是深表赞同,“之所以现在银行重视小微企业主的用电、纳税以及人品等‘软信息’,就是因为它们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这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财务数据真实性无法确认的前提下,无奈的选择。”在齐春宇看来,银行不关注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不仅是因为小微企业的财务记录并不规范,更重要的是这些记录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导致银行为防范风险,转而关注小微企业的电表、纳税证明、进出货物清单等材料,并花更多的精力去考察小微企业主的人品。
“主要还是信息不匹配!”民生银行临沂分行夏京利行长认为,信息不匹配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因。以质押融资为例,抵押物有没有并不确定,现在有,并不代表以后有,现场考察的存货,也只是当时的情况,银行无法进行监管。悬空了信息,银行对此颇感为难。
无效抵押、资金不明 小微信贷风险难控
小微企业通常规模小、资产少,特别是大量分布在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小企业,几乎很难找到不易贬值的抵押物,这使得银行很难控制信用风险。在资本充足率监管加强、银行希望贷款能够有更多风险缓释手段的情况下,问题就会变得更加严重。齐春宇直言,小微企业往往以非正规的方式进行融资,这更增加了未来信贷风险的控制难度。
现实中,众多小微企业主要通过创业者个人的储蓄、亲朋好友的借贷、企业职工的内部集资来缓解资金压力,其中不乏非法集资现象。齐春宇认为,如此导致个人资本涌向了高利贷市场,加剧了风险的难控性。
“本来小微企业经营利润就很低,由于其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环境差、融资成本高、甚至参与高利贷的借贷,以致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与压力,又聚积着一定的融资风险。”齐春宇表示,高利贷隐含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旦断裂,小微企业的生存就要受到威胁,甚至破产倒闭。“缺乏有效抵押、过往资金来源又欠透明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怎敢轻易贷款?”
“多数小微企业信息透明度不高,部分在经营管理上还不是很规范,甚至少数企业存在一定的投机性,企业的发展连续性差。”中国银行临沂分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王焱说。当前,多数银行因为把控风险的切实需求,在对小微企业的筛选和信誉认定上,要求比较严格。也正是基于信贷风险的考虑,很多小微企业被银行拒之门外,久而久之,小微企业陷入了融资难的境地。
转型升级倒逼 小微更当自强
“实力不强,一部分在夹缝中寻求生存。”邮储银行临沂市分行信贷部蔡江海指出了小微企业自身的一些问题。小微企业自身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单一、产权不明晰、盲目追求扩张等内在缺陷,造成难以识别有效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贷款风险偏高。
此外,小微企业还缺少一些法律法规、市场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外部政策配套措施。
当然,金融机构服务体系还需不断完善,包括融资渠道结构性失衡、小微企业集合债券、票据和信托等产品发展、信用风险分担机制、融资性担保公司资本实力和经营状况等。
蔡江海举例说,部分小微企业实行家族化管理,或者开夫妻店,这样的小微企业的好处是便于管理,或利于团结,但是不能吸纳新鲜元素,不能够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管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资金问题首当其冲。此外,小微企业大都依附于某个行业,对于行业政策依赖性较强,一旦行业出现危机,最先倒下的就是小微企业。
齐春宇认为,当前小微企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阵痛”,也是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倒逼”压力。企业的优胜劣汰是国际惯例,小微企业必须要在大浪淘沙中成长为中坚力量,才能杀出一条血路,为下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
银行对小微惜贷是误区
银行等金融机构真不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吗?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博导魏建教授认为这一说法并不成立,对于银行等融资供给者来说,小微企业能够为银行带来更高水平的利差,因此他们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有着较高的意愿
在魏建看来,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利率自主市场决定的空间越来越大。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谈判更加取决于各自在融资市场上的相对地位。对于银行来说,大型企业往往拥有更高的议价能力,银行难以从中获得较高利差。而对于小微企业来讲,银行则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并从中获得较高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