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大学频道>求职指南

应届生异地求职意愿逐年下降 90后更需心理安全感

2014年05月07日 14:00 作者:蒋晓春 来源:金陵晚报
应届生的求职和招聘情况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调研发现,选择异地求职的越来越少了,大学生就业很容易被固有的“喜好”所束缚。职业专家分析,应届生异地求职的意愿下降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很大的关系。

      应届生的求职和招聘情况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各方机构也都接连发布了有关2014应届生求职的专项调研。调研发现,选择异地求职的越来越少了,大学生就业很容易被固有的“喜好”所束缚。

      异地求职的在减少

      前程无忧每年都会对大学生就业走向进行调查分析。最近三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应届生异地求职的意愿在逐年下滑。2012年应届生愿意异地求职的比例为55.7%,2013年下降至54.3%,而2014年应届生有意愿异地求职的比例为51.9%。

      在现场招聘会,记者随机采访的应届求职者中,有多数人认为,异地求职的压力会更大,这包括经济上的压力,还有新环境的适应等等。“除非是往更发达的地区去求职,才会考虑异地,否则就在南京找。”一位来自淮安的南京高校应届生这样告诉记者。

      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赵同学告诉记者,班上的同学就业一般首选是自己熟悉的城市,或者有亲朋好友在的地方。这样即便是异地求职,心里感觉会比较可靠。

      职业专家分析,应届生异地求职的意愿下降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很大的关系。“不确定性增加,求职成本加大,这些都是现实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当然,还有一种声音认为,以“90”后为主体的应届生在面对困难或逆境时抗压能力比较差,因此更愿意选择本地求职,可以获得更高的心理安全感。

      找工作被“喜好”束缚了

      2014年应届毕业生求职时依然偏向行政/后勤/文秘、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等坐办公室的文职工作,对客服、销售、生产/加工是最不“感冒”的。这一就业去向在过去多年就已经存在,在更难就业年,大学生在喜好上依然执着。

      不愿从事客服的原因是劳动强度大,报酬低,从业门槛低。销售类职位更是因为压力大,工作辛苦而长期不受欢迎,生产/加工类职位也因为与大学生想从事办公室工作而不够吻合。从实际就业的岗位来看,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等岗位的就业比例是要远低于期望的。而技术类、研发类、生产/加工类的岗位比较充足,实际就业比例都要高于期望比例。

      事实上,根据调研显示,计划增编的企业,需求量最高的岗位基本就集中在销售、研发、生产制造。而且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销售岗的需求一直位居首位。销售岗位的薪资是极具竞争力的,一项数据显示,64%的企业高管来自于销售岗位。“这样的喜好,实际对大学生就业是一种束缚。走出去,多尝试,或许会有更广阔的空间。”业内人士认为。

      供过于求企业挑选更严格

      大学生找岗位,找行业,期望值与实际就业情况落差非常大。这背后的原因也有很多。从大学生自身的体验来说,就业难就是在于不能满足企业提供岗位的需求。对于自己期望的工作,大学生发现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知识不适应岗位的要求,仅凭一张大学文凭还不足以争取到自己想要的职位。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毕业生供过于求,企业的选择余地大,因此招聘时对用人的挑选会更严格,更加注重人岗的匹配程度。在招聘时,考察应届毕业生时不是只看专业和院校,还会看你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关注毕业生的实习经历和实践经验。这种选人的变化也直接导致了,应届毕业生选择“进一步深造”的比例在减少,从2013年的15.7%降到今年的11.5%,而选择直接就业的比例从去年的77.5%上升到今年的81.8%。因为大多数人普遍认为,进一步深造虽然可以提高就业起点和竞争力,但增值程度还是低于直接就业。(记者 蒋晓春)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刘春暖)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