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陈阵(前一)与村民一起铺路
“今天:解决实际问题”
从临沂大学培训结束刚来时,正赶上农村公路“网化工程”。省委党校“第一书记”工作组就主动与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一起组成工作小组,监督工程质量;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养护。又多次跑县里找县领导,争取到资金20多万元对双河村一公里多的生产路进行高标准整修,解决了500余亩耕地和700多亩山地耕种“路难行”的难题。借势“千村公路扶贫”专项行动,为三个村争取5.6公里村内道路建设,总投资160万元。
“实干兴邦。通过前期的摸底调研,我们了解了各帮扶村的情况。只有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筹划未来的发展。”陈阵告诉记者。了解到帮扶村公共服务非常薄弱,村民缺医少药现象比较严重。他们便牵线临沂市卫生局,请来了数名专家来帮扶村为村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72岁的李玉山老人说:“要去临沂大医院看次病光转车得好几个来回,我们这么大年纪了,折腾不来。”针对农村多发病、常见病情况,专家们还带来了20余种常用药物,全部免费发放给村民。
了解到双河村幼儿园条件差,三位“第一书记”从办公经费拿出7000多元,对幼儿园校舍进行了整修,向单位申请配置了电脑、电视,又各自从自家和亲朋好友处收集了的3000多册图书和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文体用品,购置了DVD播放机、书橱和书桌。资金困难,他们就把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安世银来村调研时奖励他们的慰问金拿了出来,为幼儿园选配了针对性强的幼儿课外读物和科教辅导材料。回忆当时的情形时,邱磊说:“我们把这些东西送到幼儿园时,孩子们兴奋不已,刚把这些搬到图书室里,他们就迫不及待地翻看图书,播放幼儿科教片。”双河村党支部书记王菲告诉记者:“建这个图书室凝聚了对孩子们的爱心,它们不仅能传播知识,也能传递爱心,这份爱心还会通过孩子们传导放大出去。”
派驻的其中两个村都各有座危桥,出行十分不便。为此,“第一书记”工作组到各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为双峪村争取到120万元新桥建设专项资金、为米峪子村争取到30万新桥建设资金;在“三夏”进入夏种、夏管的关键时期,又到水利、国土等部门争取扶持政策,为米峪子村修大口井和拦水坝等水利设施;同苍山县电力公司积极协调,将双河村压器更换到160kv,解决了村民生活用电问题,协调县城管局对米峪子村、双峪村路灯做科学规划和设计,解决两个村子道路照明问题,让村子亮了起来;到县水利局争取支持,为米峪子村山泉水修建了一处大蓄水池,配套了扬水站,这不仅解决附近群众就近吃水问题,还为部分农田提供灌溉水源。同时,积极联系省、市、县水利部门立项通自来水工程。从10月份开始着手对三个帮扶村打深水井、铺设自来水管道,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工作组就带着钻井队跑遍3个帮扶行政村所管辖的9个自然村的山山坳坳,“火烧岩、马口石、石灰岩”等跟钻井队学的地质词汇也挂在了“第一书记“们的嘴上,不解决吃水问题誓不罢休;为三个帮扶村各建设了一处文化健身广场,进行了花园式绿化,规划建设了篮球场,配备了一整套健身器材,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校领导一起协调济南盛乐嘉公司开展“送温暖”活动,为下村乡中心小学、下村中学以及大炉中学三所学校捐赠价值20万元的“得象”碳晶电热板,及时有效解决了三所学校师生冬季供暖问题。千方百计争取资金,为两个帮扶村开工建设两处412平方米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涵盖了卫生室、党员干部教育中心、农家书屋、“爱心家园”、 农技服务,农资销售,做到“一所多能”,还对双河村村级服务场所进行了修缮和装修……
双峪村村民郑在红16岁的女儿郑开美患有先天性唇裂,说话口齿不清,虽然3岁时曾自费去临沂市做过一次修复手术,但效果很不理想。这导致开美的性格孤僻、自卑,学习成绩也一直不好。而其家里很穷,全家仅靠两亩多地的收成维持生活,空荡的堂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第一书记”陈坤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千方百计寻找方法筹集资金为其女儿做手术,找医院、找媒体、找慈善基金会……,为了筹集手术费,陈坤用尽了各种办法,终于在他的努力下,郑开美得到了救治。
“第一书记”工作组特别注意经常走访“五保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在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予他们真情关怀、真情帮助。工作组了解到孤儿邵明龙面临失学,就给他带去了牛奶、八宝粥、点心和书包,并留下500元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定期看望他和他的爷爷奶奶,同他家结对子,让他打消顾虑,安心读书。北张峪村的王邱氏老人也对他们充满了感谢,总是让她的孙子来村委找他们,希望能去她家吃顿饭。村民刘慎法提起“第一书记”,更是感激涕零,他的残疾证和新农合报销手术费都是“第一书记”给帮忙办理的。陈阵觉得这些都是他们的本职工作,“‘第一书记’是个沉甸甸的称号,特别是从省里直接下到村里,在干部群众眼里份量很重,不仅会对‘第一书记’高看一眼,对我们的要求也会更高一层。在村内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责任编辑:白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