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轩逸侧面线条修长流畅,外观更主流。
新轩逸的仪表盘和中控台布置中规中矩,车内用料较上一代有提升,使用纳米、镀铬以及木纹材料。
新轩逸的仪表盘和中控台布置中规中矩,车内用料较上一代有提升,使用纳米、镀铬以及木纹材料。
使用1.8升发动机和CVT无级变速器。
后排空间比较宽敞。
轩逸是蓝鸟的后继车型,蓝鸟则是东风日产“起家”的第一款车,无论东风,还是日产,对其都有深厚感情。上一代轩逸是全球车型,不仅在中国投放,同时也在日本、美国等市场推广,不过,其他市场都没有中国卖得好。到了这一代轩逸,日产改变思路,先在中国投放,他们认为,如果在中国取得成功,其他市场也能成功。这其实是“官词”,他们真正的想法是,只要在中国市场成功了,其他市场成功与否已不重要——这并不奇怪,中国已是日产全球最大市场,每四辆日产车便有一辆在中国卖出;而且,在日本,三厢车已逐渐衰落,轩逸最热销市场有且只有中国。
文/图 记者 周伟力
弱化性别特征 外观更主流
上代轩逸给人以“高妹”之感,车长和车宽都十分“标准”,就是身高在三厢车中高人一等,多达1.51米,虽然营造了更大车内空间,但无形中也赋予了其“性别”,成为女性购车首选车型之一。新轩逸主打家庭用户,“男女通杀”是其目标。为此,设计师降低车高,并适当增大车长与车宽,整体观感回归“主流”。
上代轩逸除了较高车身,还有造型独特的前后车灯,新轩逸则没有,取而代之的是日产家族式前脸,前进气格栅、前车灯、车身线条都与新天籁相似,温和、自然,一见便有亲切感,性别特征不再明显,适合家庭使用。
后排空间不取巧 有“小天籁”美誉
新轩逸轴距没有拉长,仍是2700mm,同级车中不算最高,但内部空间在同级车中能排进前三,在保证前排乘客空间的基础上,坐在后排,腿部离前排椅背有约十厘米距离。
有人说,日系车是通过减少椅面长度,抬高坐椅高度,减少椅背角度等手段,实现更大腿部空间,这些在新轩逸上不完全成立。新轩逸坐椅高度和椅背角度适中,椅面厚度和长度是略显“单薄”,但并不夸张,没有影响乘坐舒适性。技术人员介绍,新轩逸大空间更多是通过压缩机器空间实现。
新轩逸的仪表盘和中控台布置中规中矩,很容易就能找到各个功能部件。车内用料较上一代有提升,使用能与天籁媲美的纳米、镀铬以及木纹材料,但在车门板、手套箱等一些部位还是能看到硬塑料。
新轩逸亮相后,便博得“小天籁”美誉,个人认为这更多归功于空间和内饰。越级向B级车看齐,许多A+车都在做,但新轩逸做得最彻底。试驾完新轩逸后,笔者第一感受是,以后B-级车该怎么卖?双区恒温空调、倒车影像、无钥匙启动等配置都能在新轩逸上找到。
新动力系统更注重燃油经济性
新轩逸使用全新的1.8升发动机和CVT无级变速器,与上代相比,提升主要集中在降低燃油消耗上。为了验证真伪,笔者特地测试了油耗。满载四人,关闭空调,启动ECO驾驶模式,“斯文”驾驶——缓加速,少刹车——录得4.4L/100km的成绩;换成常见驾驶模式,测得数字是6.3L/100km;最后换成“彪悍”驾驶方式,见车就超,大脚油门与刹车,得到的数据是7.1L/100km。对于1.8L车型而言,如此成绩堪称优秀。
新轩逸悬挂为前麦弗逊独立悬挂,后扭力梁式,技术和规格不算最高,过颠簸路面时,后排乘客会感受到略微的弹跳感。短途行驶不会有影响,长距离走国道和烂路时才会体现出来。新轩逸操控倒是有提升,高刚性稳定杆的使用提升了行车平顺性,方向盘力道适中,不再是一味的软。安全方面,新轩逸使用UHSS超高刚性车身、980Mpa超强钢、“ABS+EBA+BA”三位一体辅助系统,唯一可惜的是,ESP并未出现在该车上。
记者点评
温和实用便利家轿
新轩逸延续上一代车型容易给人好感的特点,外观少了几分个性却更加主流,车厢设计一如既往的有品位,用料质感堪称上乘;发动机和变速器为最新产品,带来轻松、完善、实际的日常驾驶表现。新轩逸以家用为目标的诉求非常清晰,一流的后排空间、出色的省油性能和实用便利的功能性设计为其加分不少。当然它也有缺点,如悬挂吸震不够高效,配置不算非常齐全,但这些缺点都不能掩盖它的优点。对于大部分家庭买家而言,新轩逸“温和”的优点经常可以享受到,至于缺点,稍看开点,就不难接受。新轩逸价格还未公布,按照东风日产一贯风格,不会定高价,但近些年因为自信满满而定高价的车型不在少数,东风日产可别犯这样的错误。
“不正经”问答
问:新轩逸会不会低于10万元?
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
问:只有10万元却想买新轩逸,咋办?
答:出门,找最近的彩票点,拿出9.99万买彩票。中500万不要说轩逸,玛莎拉蒂都能买;不中,用剩下100元打车,应该还有剩。
问:新轩逸空间这么大,可以“车震”吧?
答:不光新轩逸,其它车都行,就看你有无这个胆。
(责任编辑:韩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