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频道>新闻动态>媒体聚焦

信用社催欠貸豈能暴力代替法律

2013年06月19日 16:01 作者: 来源:法制日报
《法制周報》記者在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採訪獲悉:僅5月份,漵浦縣低庄鎮的舒富海、武思其,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暴力催債”。兩人均稱,來催債的是聯信公司員工劉小春,“他是勞改釋放人員”,自稱受漵浦信用社委托催債(6月18日《法制周報》)。
     

    王成喜/畫

      《法制周報》記者在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採訪獲悉:僅5月份,漵浦縣低庄鎮的舒富海、武思其,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暴力催債”。兩人均稱,來催債的是聯信公司員工劉小春,“他是勞改釋放人員”,自稱受漵浦信用社委托催債(6月18日《法制周報》)。

      據記者調查,聯信公司是經過工商注冊的所謂“討債公司”,而我國目前不允許注冊催債、討債之類的公司。那麼,既然信用社權益受損,為何不走光明正大的司法途徑,而選擇與催債公司合作?原因可能有一個:在追債的效率上,司法某種程度上不如手段“靈活”的催債公司。

      一件案件從立案到審理、再到執行,需要花費漫長時間,一方當事人不服,還要經過上訴、申訴程序。即便是案件勝訴,可能還會遭遇“執行難”問題。有關糾紛當事人往往熬不起這個漫長的過程,等不起“遲到的正義”,於是,民眾覺得“上訴不如上訪”,而信用社則覺得尋求法律幫助不如與催債公司合作。某種意義上而言,信用社與催債公司合作的選擇,或是對法律的不信任。

      但是,這並不是意味著可以雇凶“暴力催債”,一方面,將客戶信息透露給催債公司第三方,涉嫌侵犯客戶的隱私權﹔另一方面,“暴力催債”涉嫌侵犯客戶的人身安全權利,涉嫌雙重違法。隻不過,對於習慣傲慢的銀行而言,客戶的權利顯然不是他們首要考慮的,在他們的眼中,自身利益高於一切。這種邏輯,不但在其權益受損的時候表現得不尊重法律、不擇手段,諸多的霸王條款更是說明:客戶權利是可以不屑一顧的。一個靠藐視權利和法律的壟斷行業,又怎麼會相信法律能夠為它主持正義、維系權利呢?

      在法治社會裡,當客戶與信用社發生存貸業務之時,就產生了法律契約關系。就客戶而言,理應按合同約定時間和方式還貸,否則,信用社就可以對其提起訴訟,追究其違約責任﹔而對信用社而言,就負有依法保護客戶存款安全和隱私不被泄露的責任,更不能用違法手段催債,否則,客戶同樣可以追究其相應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

      法治社會,無論銀行還是客戶,無論身處優勢還是弱勢,維權的同時更應該尊重對方的權利。尤其是信用社,如果帶頭不守法律信用,動輒“暴力催債”,侵害客戶的法律權利,民眾又怎麼能相信信用社的“信用”?何以配稱“信用社”?

      湖北 楊立波 法官

    (责任编辑:白晓伟)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