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最新播报

亚投行扩容 凸显多边金融架构渐变

2015年03月20日 08:43:00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欧洲四大主要经济体德、英、法、意近日先后决定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澳大利亚、韩国和沙特阿拉伯等也在考虑加入事宜。多国寻求加入亚投行是对中国政府投出的信任票,也显示出全球经济重心东移趋势下多边金融架构的微妙变化。
      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在3月17日举行的首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结束后宣布,德国希望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记者 张帆 摄
      欧洲四大主要经济体德、英、法、意近日先后决定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澳大利亚、韩国和沙特阿拉伯等也在考虑加入事宜。多国寻求加入亚投行是对中国政府投出的信任票,也显示出全球经济重心东移趋势下多边金融架构的微妙变化。
      多国拥抱亚投行
      英国12日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的确认函,成为第一个寻求加入这家银行的主要西方国家。英国的行动产生了重要的示范意义。法国、德国和意大利17日发表联合声明,也宣布决定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

      澳大利亚、韩国和沙特等国目前也在考虑加入亚投行。韩国媒体16日援引韩国外交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英国的举动对韩国来说产生了“很大影响”,韩国还没有就是否加入亚投行作出决定,但已经有一些谨慎乐观的情绪。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14日表示,正在谨慎评估是否加入亚投行,会在下周或之后作出决定。他表示,澳大利亚一直乐于参加真正的多边机构,如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亚投行有望成为一个真正的多边组织,他希望包括美日在内的更多国家都能参与其中。
      亚投行是由中国倡导、专为亚洲量身打造的多边基础设施开发性机构,总部将设在北京,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为500亿美元。首批21个意向创始成员去年10月在北京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截至本月19日,已有32个国家表示要参加亚投行并作为创始成员国。创始成员国的资格确认截止日期为本月31日。按照设计,亚投行将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和原则运营,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并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其他多边及双边开发机构密切合作。
      欧盟官员18日表示,支持并欢迎英国、法国等成员国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决定,表示该国际金融机构按国际准则的执行,将为中欧深化合作创造条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8日表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表示愿意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中方对他们的决定表示欢迎。对于其他国家,中方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只要有意愿,中方都欢迎。在即将举行的中日韩外长会上,三国外长将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不排除讨论有关问题。
      洪磊说,要让亚投行造福亚洲各国人民,就要以高标准推进亚投行建设,各创始成员国要携手合作。中方愿与各方共同努力,将亚投行建设成一个平等、开放、包容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和适应本地区各国发展需要的多边开发银行,为亚洲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借力亚洲发展东风
      亚投行不仅对亚洲国家有着巨大的号召力,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此,不少观点均认为,欧洲大国积极加入亚投行显示出其借力亚洲开发提振本国经济的意愿,并热切希望与快速增长的中国结成合作伙伴。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多重挑战,亚洲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蕴含的商机和增长动力正被更多看重。亚洲开发银行预计,2010至2020年,亚洲各经济体的基本设施如果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则需要筹集至少8万亿美元资金进行建设,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将难以满足上述需求。
      一些分析指出,欧洲多国寻求加入亚投行显示出其正将对外贸易和经济政策重心东移,以便使经济发展获得更好的平台和更广阔的空间。欧洲国家认识到未来的经济增长点是亚洲,加入亚投行符合其国家利益。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柯成兴表示,2014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重已经超过发达国家。过去德国对美国的出口要大于全球其他地区和国家,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德国调整了对外贸易与经济重心,大力东移。目前德国对亚洲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已经远超美国。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邢猛猛)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