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沂二小附近的人行道上随处可见卖玩具的小摊。 记者 展萍 王逸群 摄
|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父母对孩子教育观念的逐渐开放,许多中小学生对零花钱使用的自主权越来越大。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孩子手中的零花钱多了,却容易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在临沂,家长都给孩子多少零花钱?中小学生的零花钱用在了哪里?给了孩子零花钱后,家长有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合理利用呢?11日,记者走访多位家长和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零花钱咋花的? 买零食、玩具占大头
6月11日上午11点30分左右,正值学生放学高峰期,记者在临沂二小附近看到,不少学生在放学后并不是着急回家,而是跑进学校门口附近的小商店买东西,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零食和小玩具。而在其他学校附近,也能见到类似的情景,这些小学生似乎对零用钱花在“吃”和“玩”上已经习以为常了。
记者走进市区银雀山路一家小商店看到,各种花样的的零食和包装花哨的小玩具琳琅满目,且价格便宜,文具店里的文具却并不多。
14点左右,在市区红旗路上一家学校附近,记者看到,孩子们陆续来上学,学校附近的小商店随之“热闹”起来,三三两两的孩子陆续走进小商店买东西,就连学校门口人行道上也摆了几个卖玩具的小摊,不断有孩子光顾。
“中午放学以后和下午上学之前来买东西的孩子最多,零食和玩具卖得比较好。”临沂二小附近一商店的王先生说,学习用的文具一般都是家长给买好带到学校,不用学生自己买,学生的零用钱一般都用来买零食和玩具。
压岁钱加零花钱 孩子成了“小富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家庭物质生活逐步改善,不少小学生每个月会从家长那里得到一定的零花钱,数额在50元左右,部分家境较好的学生会有百元左右的零花钱。
在临沂二小读四年级的孙乐乐告诉记者,每天爸爸妈妈都会给他5元钱的零用钱。另外一名读二年级的学生每天有2元钱的零花钱,零花钱都用来买零食。
中学生的零花钱显然比小学生多,基本每个孩子每月都有三四百元,个别多的达到上千元。记者随机采访的5名初中生,一名男孩每月400元左右,两名女孩月零花钱约200元,另两名女孩每月50元左右。
同时,记者了解到,孩子们手里除了有父母每天给的零花钱,压岁钱也成为他们“固定收入来源”。“让孩子买些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也可以把钱留着上大学用,把自主权留给孩子。”市民刘先生说。
父母给了零花钱后,孩子会如何支配?采访中,仅有3成的同学告诉记者,她的父母知道她口袋里有多少零花钱,其他同学则表示,他们的父母根本不清楚自己有多少钱,更不知道这些钱都是怎么花的。
在对市民进行的随机调查中,超过9成的市民认为现在的青少年缺乏理财意识。几乎所有的市民都觉得,应该从小培养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但到底该如何培养,心里没谱。
培养孩子理财观 家长引导最关键
记者了解到,现在的孩子之所以变成“小富翁”,多数是因为家长为了体现自己对孩子的爱,在一定程度上把钱当成情感表达的工具。但由于家长和学校尚未把“理财”列入教育项目的行列,导致中小学生消费的盲目性、不合理性。
“孩子有能够自由支配的零花钱是个好事,但是孩子花钱的方法要正确,最重要的是,家长给的钱要有个度,不能超过孩子在这个年龄的支配能力。”中国银行财富管理中心主任阮莉,呼吁家长重视零花钱背后的金钱教育、理财教育和消费教育。
“作为家长,不该为孩子所有的物质欲望和社交应酬买单,一定要通过制度让孩子明白‘钱’的意义,不能让孩子以为金钱可以不劳而获。”阮莉认为,为孩子做出合理的理财计划,除了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而且能让孩子学会如何花钱:“从分析需要、节制欲望,并收集资讯、选择商家、比较商品的质量与价格,再到讨价还价、找零核对,在支配零用钱的过程中,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很多很多。”
“孩子的金钱意识和自主消费一般产生在小学一年级的阶段,培养理财观念应该从孩子做起。阮莉认为,家长应充当引导者,为孩子做出合理的理财计划。“由于中小学生处在形成消费观的不成熟阶段,如果在中小学时期就‘花钱如流水’,长大后可能会更加严重,甚至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危害。”她说。
本报记者 展萍 王逸群 |
(责任编辑:李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