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市民在临沂市博物馆参观。 记者 展萍 摄
|
|
7月1日是临沂市博物馆全面开放的第一天,1日上午,记者在博物馆看到,刚两个小时,就有一千多位市民进馆参观,全天下来,馆内共接待了近3000人。画像石、青铜器、瓷器文物等重磅登场,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首日近三千市民入馆参观
上午10点左右,记者在入口处看到,由于市博物馆实行“免费不免票”的方式,年满18周岁的市民只需凭借个人身份证就可以换取一张门票,所以市民进入展厅的速度很快,馆外并未排起长队。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博物馆九点开门,八点多就有市民来排队了,不到九点半,博物馆就已经发出了五百多张票。为保证参观秩序,博物馆每天接游客量控制在2000人,但开放首日11点左右,馆内的接待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000多人,市民还是络绎不绝地涌来。
“新博物馆比较宏伟,能够增加历史知识,让市民更加热爱临沂,对教育下一代很有好处。”带着女儿来参观的张女士说,这次来参观是想让孩子增长点见识。
记者了解到,截至当日16点闭馆,市博物馆共接待了2978人,远远超出了预定的2000人。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在控制馆内人数的情况下,他们都尽量满足市民参观的需求。
据了解,暑假之前,市博物馆向临沂六中、九中、实验中学等学校的师生及家长发放了免费参观门票及免费讲解票,1日恰逢周末,天气晴好,市民也纷至沓来。
国宝级文物亮相新馆
经过近两年精心筹备,临沂市博物馆馆藏的1万余件(组)文物搬迁至新馆后,文物陆续亮相展柜。
新馆陈列展览面积9425平方米,设“金石拓片展”、“临沂历史文化展”等8个展厅,囊括画像石、陶器、书画等门类的文物。
“新馆中的两汉画像石、龙山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和临沂洗砚池晋墓出土文物都是国宝级文物,很是罕见,是我们重磅推出的展品。”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说。
然而,记者发现,面对博物馆玲琅满目的珍品,市民们大多走马观花。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学生,他们表示只是看热闹,不明白文物蕴含的文化意义。
“博物馆面积大,展厅多,一圈转下来就要近两个小时,又看不出道道来,所以只能走一圈就算了。”大多家长也表示,带孩子来参观博物馆多是让孩子接受文化熏陶。“多亏有专业讲解员,单靠文物展台简单地介绍,我们还真不懂。”市民黄先生说。
今年74岁的徐大爷一大早就来到了市博物馆,参观了3个多小时后,仍然意犹未尽。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临沂相继出土了多件文物时,对历史很感兴趣的徐大爷都要去出土现场观看。由于对临沂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徐大爷和孙子很轻松地参观完了博物馆。
期盼市民参观更文明
开放首日,前来观展的市民既有白发老人,也有小学生。记者看到,展厅里人头攒动,大部分观众都能做到文明观展,但偶尔也有部分市民不文明的“煞风景”行为。
记者看到,有的市民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进入博物馆,孩子扶着玻璃展柜,不断地手拍脚踢;有的市民趁工作人员不注意,迅速掏出相机打开闪光灯猛拍一通;有的小学生观众看到某件展品,便高声喊叫同伴:“快过来,快过来,这个好玩。”
在一楼画像石展厅,由于体型较大以及保存需要,暂时并未对画像石安装玻璃展台,有的市民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文物,竟然用手触摸画像石。
“快下来,这个不能碰。”在三楼展厅,博物馆工作人员连忙劝阻打算爬上陶器的小朋友。他告诉记者,他平时的任务是引导观众参观、进行讲解,以及指引观众使用博物馆公共设施等。然而,他现在只能站在展厅门口,仔细看着门口尚未安置玻璃罩的文物。
为此,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提醒,为保证游客的顺利观展和文物安全,博物馆在各楼层设有便民休息处、阅览处、免费饮水区及应急医疗救助点,希望市民文明参观。
本报记者 王逸群 |
(责任编辑:李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