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临沂1月12日讯(记者 王慧敏 赵义 杨帆 付茜 庄成)有关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调查显示16%至25.4%的青少年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我国每年有近30万人自杀死亡,200多万人自杀未遂,其中大约2/3是15岁至35岁的青少年。
现状调查: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不关注孩子心理
“现在,一些家长只关注孩子吃得怎么样,学习成绩好不好,而不知道关注孩子们成长的心理健康,这是教育的一个误区。”10日,临沂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执行主任翟召博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作为青少年心理方面的专家,翟召博告诉记者,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心理发育的断乳期,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重、耐挫力不强、意识力较差、追星、网瘾、早恋等问题,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翟召博给记者出示了一份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调查显示16%至25.4%的青少年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我国每年有近30万人自杀死亡,200多万人自杀未遂,其中大约2/3是15岁至35岁的青少年。
“虽然我市并没有专门进行此类数据调查,但在工作过程中,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依然值得我们反思。”翟召博表示,心理问题很常见,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发达国家,人们甚至把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主动寻求帮助看作是一个人健康的表现。
他给记者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初一男生,因为有恋爱的苗头,家长和老师怀疑他“心理不正常”,家长带着孩子到精神病院检查,医院竟然给他检查出了“抑郁症”。于是,这个孩子不再上学,家长心急如焚。一个初二的学生,因为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批评,竟然搬起木质的方凳,狠狠地砸向老师的头部。猝不及防的老师倒地后,学生还疯狂地举起方凳继续向老师击打……
“每个阶段孩子的心理问题表现不同。”翟召博告诉记者,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刚刚上学会出现不适应,表现为早上起来赖床,不想去上学,到了学校与其他同学交往能力差,孤僻、独处,不被同学接受,更有甚者还经常咬手指、抓头发等。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他们日常生活中表现得难以管教,不与家长交流,学习出现成绩下降,严重的还逃课、吸烟、打架、上网等,“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因为一些原因就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非常让人痛心。”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同伴间认同增强,会模仿伙伴间的行为,包括不良行为,所以家长应该特别注意孩子的择友对象。
“很多家长对心理健康有种误解,一说有心理疾病就和‘精神病’、‘神经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翟召博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几年前,团市委针对青少年心理情况,开设了12355热线,学生只要有心理问题,家长和学生便可拨打与专家进行在线交流。“实际情况并不理想,热线并不多。”
代表声音
王正荣代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
在今年的两会上,临沭代表团的王正荣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王正荣认为,目前,我市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某些不良的抚养和教育方式,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应试教育强加于身心的升学压力,特别是面临青春期的变化,他们感到许多不解、困惑,许多中学生因此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焦虑心理严重、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心、耐挫力低、缺乏协作精神等,由此酿成令人痛心的诸多悲剧。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但是很多学校只重视文化课教育,忽视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此基础上,王正荣代表建议,面向全体中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每班每周至少一节心理辅导课纳入教学课程;心理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多数是兼职,不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同时兼职教师心理专业水平有限,影响心理辅导效果,相关部门应把心理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基础,开展培训,培养专业教师;适当增加投入经费,学校购买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软件和书籍,有专门心理咨询场所,独立的心理辅导室;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开展专题讲座等。
任庆祥代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
作为费县实验中学的校长,费县代表团的任庆祥对学生心理健康有自己的认识。“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成型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虽然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但从目前情况来说,让所有人都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道路依然很漫长。”
任庆祥表示,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因为家庭生活困难、父母关系等原因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沟通。“老师不应该只传道授业,还要做学生们的好朋友。”但因为专业技能有限,有些教师虽然能和孩子进行沟通,但沟通的方法却不专业,“现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师都是教师兼职,专业知识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让他们掌握专业技能。”
“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要靠教育部门的重视,更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必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共同合力,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给青少年心理发展之路造成损害。”任庆祥表示。
部门行动:虽有举措 效果并不理想
按教育部门规定,每个学校都应该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但现实情况却并不理想。“从在校学生与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比例来看,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较为短缺,很多学校让工作量已经较大的其他学科教师从事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们专业知识相对匮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虽多次组织了心理教育老师的知识培训,但力度和频度不够。”一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中学校长告诉记者。
同时,尽管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但仍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错误认识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学校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简单地以思想政治工作取而代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混为一谈。“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最为明显,其实,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非常多,这些孩子更需要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一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该校长表示。
专家观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常态化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庭首先要负起责任。”翟召博告诉记者,家庭教育一定要从溺爱与专制中、从单纯智力开发的误区中走出来,对子女心理素质的建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这样的教育才真正体现了对孩子的爱,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
“除了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更加关注。”翟召博告诉记者,结合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特点,建议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由市教育局牵头,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等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参与的责任体系,在各类学校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团队干部、班主任、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同时,大力招聘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充实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力争每个学校都有1-2名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每年对我市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对班主任进行一次以“班级心理辅导”为主题的轮训。“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是应付检查的‘水过地皮湿’,应该常态化。”
(责任编辑:江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