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新闻

双堠西瓜试种大棚瓜首次上市 品牌运作瓶颈重重

2013年05月25日 08:38 作者:杨帆 吴昊 来源:大众网临沂站
以往,真正双堠出产的西瓜7月初才正式上市,可在四、五月份,“双堠西瓜”就已满大街都在叫卖。拥有如此市场号召力的优秀农产品,屡屡陷入“被冒用”,商贩杀跌“一口价”等困境,眼下正通过合作社品牌运作重获生机。
        大众网临沂5月25日讯(记者 杨帆 吴昊)以往,真正双堠出产的西瓜7月初才正式上市,可在四、五月份,“双堠西瓜”就已满大街都在叫卖。拥有如此市场号召力的优秀农产品,屡屡陷入“被冒用”,商贩杀跌“一口价”等困境,眼下正通过合作社品牌运作重获生机。24日,记者在得知试种的大棚双堠西瓜年内头茬上市消息后,赶往地头深入走访,一探“摸着石头”踏上复兴之路的双堠西瓜产业的欣喜与担忧。

       摆脱“被冒用”、商贩“一口价”尴尬 合作社之路让双堠西瓜获新生

      24日上午,在沂南县双堠镇菜峪村,瓜农李春华一大早就在自己的瓜棚里忙活起来,“今年是我们双堠西瓜采用大棚种植的头一年,第一次种大棚西瓜经验还是不足,前两天摘了两个发现不太熟,早上起来又摘了两个一看都熟了,口感特别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双堠的头茬西瓜算是正式上市了。”瓜农李春华高兴地说。

      在双堠镇,传统的山地露天栽种西瓜已经传承了数辈,由于当地为沙土山地,而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这里产的西瓜格外受顾客追捧。但近年来,受到海南、内蒙、东北等产地西瓜上市早、退市晚的影响,双堠西瓜的市场销售时间不占优势,而发展大棚西瓜恰恰能弥补这一问题,最早可以把西瓜上市的时间由原来的每年7月初提前至每年5月中旬甚至4月末,这样一来,双堠西瓜的市场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以往困扰双堠西瓜的还有‘被冒用’现象泛滥,导致真正的双堠西瓜往往卖不出高价。”双堠农技站站长李先干说,去年瓜农在当地卖给瓜贩子的批发价每斤仅有六七毛钱,不仅瓜农在定价上没有话语权,受尽了商贩“一口价”杀跌的气,而且市场上所谓的‘双堠西瓜’大都是冒牌的,“街头商贩兜售的寿光、费县等地出产的西瓜,往往被扣上‘双堠西瓜’的字样,市民花了高价却买不到正宗双堠西瓜,久而久之就怕砸了双堠西瓜这块金字招牌。”

      然而今年,在双堠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并试种结出第一茬大棚瓜之后,原有的困境已得到极大的改观。“我们给社员开出的收购保护价是每斤2元,这比以往高出了三倍还多。”合作社理事长徐兴树介绍说,今年合作社还提前制作了两种防伪标示,市民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来验证西瓜是“真品”还是“赝品”,并且合作社还相继申请通过了有机认证以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从镇政府获得了无偿使用“双堠”商标的扶持。

      在徐兴树等新一代瓜农的努力下,双堠西瓜逐步摆脱一盘散沙式种植,抱团在合作社旗下统一管理、统购统销,并拥有国字号“护身符”,双堠西瓜这一金字招牌重振雄风拥有了强力支撑。

      走精品路线、瞄向采摘观光经济 西瓜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尽管采取了大棚种植崭新模式,让西瓜上市时间提前了两个月,且产量也较传统的露天栽种及与其他农作物套种翻番,但我们仍面临着与其它良种相比产量较低、成本较高的劣势,要突围就得趟新路。”头茬西瓜的上市,并没有让合作社理事长徐兴树盲目自喜,如何尽快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他最棘手的问题。

      当前,合作社试种的大棚西瓜产量据估算能达到每亩七八千斤,但徐兴树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有产量相比良种“西农八”仍有三成多的差距,且目前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大棚有70多个,每棚投资高达1万元左右。产量没优势,成本却高昂,双堠西瓜怎么才能把握价格主动权?徐兴树和合作社的社员们有自己的打算。

      “我们打算走精品路线,不做批发销售,主攻高端零售市场,上市初步定在每斤5元左右。”徐兴树谋划着依托当地优势的旅游资源,发展自助采摘,让顾客能在瓜棚旁边就能吃上最正宗的双堠西瓜,同时还联系了临沂市、济南市等地的大型连锁超市,并计划在沂南县和临沂市开设专卖店。“按照我的计划,不久的将来,市民将从高档商场里买到货真价实的双堠西瓜。”徐兴树说。

      与此同时,针对合作社之外数量庞大的双堠西瓜种植户,徐兴树还投资兴建了西瓜交易市场,“我打算借鉴‘苏村黄瓜’的成功经验,以专业市场为龙头和纽带,为种植户与批发商提供一个大家公平议价的平台,规避恶性价格竞争,杜绝‘冒牌货’流向市场,逐步让双堠西瓜产业走向健康。”

      从走精品路线,到瞄向采摘观光经济,再到搭建公平交易平台,记者看到,模式的创新正为双堠西瓜产业发展注入崭新的活力。

        良种“消失” 投入产出倒挂

      在深入交流中,身为双堠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徐兴树,谈起自己从农资生意“改行”种瓜的初衷时坦言,“就是想让历史悠久的好东西别白瞎了,把久负盛名的双堠西瓜当做产业挖掘并培育起来。”在抱着“消遣”的心态与朋友合伙投入百万资金后,徐兴树却越来越“轻松”不起来了,一个个门槛与瓶颈摆在了合作社发展的前进道路之上。

      “首先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寻找地道的双堠西瓜原始品种。”徐兴树说,在老人们口碑相传与县志记载中,最正宗的传统双堠西瓜具有“芝麻籽”、“紧皮”等优良特征,却因为产量低及易开裂等弊病,逐渐在杂交良种冲击下销声匿迹了。以至于到现在,双堠当地瓜农主种的西瓜多是京欣等舶来品种,难以形成地域特色。

      经过多方搜寻,徐兴树曾探听到在当地一个名为桃花山的村里,有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农或许还保留有正宗的双堠西瓜籽,便兴冲冲地怀揣八千元钱前去想谈买断事宜,但最终结果却是失望地扑了个空。“没有独具地域特色的产品特性,要谈复兴双堠西瓜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徐兴树想到了向科研院所求助,尝试联合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而要实现这一步,却不是朝夕之功,更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

      高投入与短期“0”回报,是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阵痛”。已经投入百万之巨,发展起占地140余亩近70个大棚规模的徐兴树,真正属于自己的流转土地仅占9个大棚,且距离合作社实现盈亏平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眼下,投入与产出倒挂让我压力不小。而为了早日达到规模效应,我盘算着再征300余亩土地扩充合作社实力,但仅启动资金一项据测算就将达三四百万,这已不是我单凭一腔热忱就能筹齐的。”徐兴树无奈地说,受制于资金瓶颈,自己的扩容计划暂时未能实现。

      但乐观的徐兴树已从双堠镇无偿提供“双堠”商标的使用,以及省农业厅派驻的第一书记工作组帮助跑“地理标志”认证等事件中,看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力度,这也坚定了他排除困难,做强双堠西瓜产业的信心,“力争再用两年时间,让双堠西瓜重新夺回昔日的位置。”徐兴树自信地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江志宇)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