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新闻

苍山向城镇张庄"第一书记"带领农民大棚里"刨金"

2013年10月13日 13:48 作者:邓梦娇 肖欣岗 来源:大众网临沂站
“张书记就是我们村的‘农业专家’,他经常到大棚里来给我们传授种植蔬菜的经验。去年俺们家的两个大棚收入了三十七八万呢。”村民李发坤话中提到的张书记,就是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苍山县农业局派驻向城镇张村任职“第一书记”张剑。而带领这些村民大棚里“刨金”,正是张剑下基层、办实事、倾心为民的一个小小缩影。

           

      苍山县向城镇张庄村“第一书记”张剑在传授村民李发坤大棚种植经验

      大众网临沂10月13日讯(见习记者 邓梦娇 通讯员 肖欣岗)“张书记就是我们村的‘农业专家’,他经常到大棚里来给我们传授种植蔬菜的经验。去年俺们家的两个大棚收入了三十七八万呢。”村民李发坤话中提到的张书记,就是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苍山县农业局派驻向城镇张村任职“第一书记”张剑。而带领这些村民大棚里“刨金”,正是张剑下基层、办实事、倾心为民的一个小小缩影。

        探索大棚种植之路

       驻村伊始,“第一书记”张剑、“副书记”陈静潇虚心向村干部、老党员学习、请教,充分抓住一切可以接触群众的机会,通过拉呱坐炕头、调研蹲地头、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张村的基本情况、风土人情和突出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为帮扶工作开展理清了思路,夯实了基础。

      群众怎么想的,“第一书记”就是怎样做的。面对群众最朴实的愿望和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第一书记”张剑充分发挥自身和选派单位的优势,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努力提供支持,力所能及地帮助村庄办理了一批好事实事。经过实地调研,并结合张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第一书记”工作组决定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两个方面开展新农村建设。根据当前农业发展形式,争取各类国家扶持资金达到300余万元,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帮助农民发展温室大棚种植增加收入,其中协调各级财政扶持资金500余万元。

       张剑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各村普遍存在着农户‘单打独斗’闯市场的现象。小而散的种植模式不但生产成本高、效率低,还因为销售时单家单户无法满足客商大量、连续供货的要求,而农民又因为急于销售,往往在议价时处于弱势。”

       对此,张剑主张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这样既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提高农民议价能力,既增加村级收入,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于是,张村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生产模式,规划基地面积2200亩,目前一期建设已经建成1000亩,高标准温室120座,总投资2600万元。二期正在建设1200亩,包括育苗职能温室一处,恒温保鲜库一处,净菜加工厂一处,高标准温室大棚100座。

        同时,基地农产品注册了“鼎庆”牌商标,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认证,与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超市、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直供关系,年产销各类蔬菜8500余吨,产值4200余万元。菜农们尝到了大棚种植的甜头,也都愿意去承包大棚。

        张庄蔬菜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二维码

       张庄蔬菜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科技发展要求,棚体全部安装了卷帘机,配套了微滴灌等生产设施,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管理。尤其引进了物联网技术,通过登录专用网址,可对蔬菜生产、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实现生产、销售和消费终端直通。

      “副书记”陈静潇指着蔬菜包装箱上的二维码说,“张庄还设立蔬菜农残检测室,配备了速测仪、二维打码机等检测设施,凡是外销的蔬菜必须标明产地和检验人,消费者通过手机对二维码扫描,就可以详细查看蔬菜的生产地点、检测时间及质量情况。”

      在张庄的一户黄瓜大棚里,记者看到,一棵棵植株长势喜人,有的已经成熟。这只是村民李发坤承包的其中一个大棚,今年27岁的他总共承包了十几亩地两个大棚,“去年建大棚的前期投入大约在四十万左右,一年收入大约在三十七八万,基本上一年就能回本,第二年就开始纯盈利。大部分黄瓜都卖到了江苏、杭州等南方城市,销量不错”。

      “借助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我们经过多方评估,种植黄瓜等农作物市场成熟,风险较小、收益高,能够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好的收益,所以鼓励农民种植大棚。”张剑表示。

        村容村貌发生大改变

        采访时,张村支部书记张庆峰告诉记者,“自从农业局的两位‘第一书记’到来之后,我们村无论是从基地品牌的建设,还是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张村的美化、量化、绿化都在周围村庄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走在张村的马路上,15000多平方的新硬化道路,12000平方沥青路面的铺设,栽植绿化带40000平方,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村内和田间主要街道全部实现硬化、绿化和亮化。规划建设了小康楼54栋,建成老年活动室、健身娱乐广场,这些村容村貌发生的改变得益于“第一书记”工作组。

       村民张庆坤说,“张书记来到我们村之后,带我们种植大棚,建立蔬菜基地。村民的收入一天比一天高,现在也住上了小康楼,好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稳步推进党组织建设

       抓党建也是“第一书记”工作组心里的一件大事,他们积极开展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党员入户和群众进行座谈,了解村情和群众的愿望。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建立跟踪管理制度。鼓励流动党员“双向带动”,把劳动力带出去,把资金、技术、人才带回来,加快张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积极开展为民多办实事活动。重点建立了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制度,村民杨新建患有小儿麻痹,“第一书记”工作组在了解情况后,为他办理了低保,同时帮助他货款3万元,干起兔子养殖,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

      “第一书记”张剑表示,在今年9月份临沂市农产品基地评比中,张村基地获得了全市第六名的殊荣。下一步,要把蔬菜基地进一步规模化,把新引进的物联网技术推广到整个棚区,实现生产、销售和消费终端直通,逐步形成蔬菜生产加工一条龙服务。同时,让张村的党建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赵国秀)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