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新闻

临沂市城市大集敢问路在何方 考验城市管理智慧

2013年11月18日 08:14 作者:徐文敏 孙飞霞 来源:大众网临沂站
热气腾腾的切年糕、晶莹透亮的糖葫芦、粉嫩的虾皮儿……每五天赶一次大集曾是临沂人最幸福的事儿。可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记忆中“热乎乎”的大集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大集在超市林立的都市中是否还有立身之地?这一系列的问题引人深思。  

        大众网临沂11月18日讯(见习记者 徐文敏 孙飞霞)热气腾腾的切年糕、晶莹透亮的糖葫芦、粉嫩的虾皮儿……每五天赶一次大集曾是临沂人最幸福的事儿。可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记忆中“热乎乎”的大集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大集在超市林立的都市中是否还有立身之地?这一系列的问题引人深思。    

        五天赶一次大集,成了生活一部分

      14日早上6点多钟,天还未大亮,临沂市区琅琊王路和双岭路交会北两三百米就开始热闹起来,来自四面八方的摊贩们早早地过来占地方,开始摆摊。原来,农历十月十二是角沂逢集的日子。

      这边鲜红的苹果、滴水的芹菜、冒着热气的糖米块儿,让人看了就忍不住咽口水;那边手工的竹篮、小木凳、扫帚等等活灵活现,这些原始的材料,经过灵巧的双手一打磨,再涂上一层薄薄的清漆,一点不比商场的差;还有摊主自家种的鲜姜、生蒜和亲手打磨的芥末粉儿、五香面儿,这些在超市都是买不到的。

      自南向北走来,琳琅满目的商品,各式各样的叫卖,赶集的人或三五成群说说笑笑,或带着小孩儿闲逛,或独自推着自行车边走着边看。遇到合适的,停下问问价格,翻看翻看货物。

      “人挤人,人看人,就图个热闹。”今年59岁的李先生笑着说。“赶集”成了许多普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上午八九点钟,角沂集市已经排起了长约千米的“长龙”,装满桔子的三轮车、颜色款式各异的私家车、小孩儿的小推车、赶集的人们挤作一团,原本就不怎么宽敞的路面变得更加狭窄,过往的车辆只能在“人车阵”中小心穿行。

      历经三次迁移,没舍得废掉大集

      在赶集摆摊儿的大军中,77岁的杜老大爷应该算是前辈了。午饭时间刚过,杜老大爷一手拿着啃了一半的青萝卜,一边眯缝着眼,坐在小马扎上讲述大集的历史。

      “这角沂集可有些年头了。”老人若有所思。

      “俺今年77岁,俺还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俺爹来角沂集市卖萝卜。有一回,俺爹还给俺买了一笼包子……”说到这,杜大爷“嘿嘿”地笑了,仅剩的三颗牙齿在冬日的阳光里露出微弱的光。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赶集”成了很多人的精神慰藉。其实,现在的角沂集并不是杜大爷小时候常来的老集市。

      “以前的那个老集在角沂村,赶集的都是自己村里的人。”杜大爷告诉记者。角沂的老集以前一直在村里,后来旧村改造,原来的村子建了学校,村里也建了社区。学校、居民区,再也没有一块地方可以用来当作集市,老集消失了一段时间。

      “买包烟末儿都得跑老远,商店里没有。”说到这,杜大爷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后来大家觉得没了集市实在不方便,就在工业大道兴起了新的集市。”老人继续说道。

      可是离学校太近噪音太大,不久集市就被迁往一条东西方向的小路上。又过了段时间,大家商量把集市设在了市区琅琊王路上,也就是现在的集市。

      在市区琅琊王路上,角沂村和沟上村等5个村庄的商贩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长一千多米的集市。

      “迁到琅琊王路已经有三年了。”老人告诉记者。

      方便居民生活,却存卫生、交通难题

      “有个集很方便啊,我们年纪大了不习惯去超市。来这里赶集出摊儿的都是附近居民,最起码他不会给咱缺斤少两。”当问到集市是否方便,60岁的王女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再说集市上买的东西也便宜。这捆大葱才1块5一斤,去农贸至少要2块钱一斤。还有我买的这藕也才2块5一斤,你看多新鲜,还带着泥呢!”王女士指着刚买的蔬菜说。

      “质量不是很好,觉得不是很卫生。”家住角沂社区的新妈妈颜女士说道,“虽然水果、蔬菜什么的比较便宜也新鲜,可是衣服、鞋子的质量都不太满意。再说,有些吃的风吹日晒的,也不太干净。”

      除了商品质量问题,城区集市伴生的交通和卫生问题也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每次过来,只要逢集就堵。”车主孟先生说,“原本几分钟的车程,今天愣是堵了20分钟。这些商贩不让道儿,根本不把这儿当马路看,摊儿都占了两个车道,直接到黄线了。”

      关于集市的卫生问题,记者随后采访了环卫工人王瑞雪。原来琅琊王路北段,自双岭路向北到丁字路口共1385米,由4个环卫工人负责,王瑞雪负责的350米正好是集市的一部分。

      “平时打扫一天也就1推车的垃圾,可是赶上逢集,一天10推车都推不完。”王瑞雪说。为了减少到垃圾回收站的次数,王瑞雪在运垃圾的小推车上,安上了长约1米、宽约90厘米的木板,在小推车装满垃圾后,把木板上也放上垃圾。

      除了烂菜叶和烂水果,王瑞雪还要负责清理藏在绿化带里的塑料袋。这一天大集留下的垃圾,她要三天才勉强完成清理,用王瑞雪的话就是“等清理完这次,下次集又到了”。

      大集何去何从,考验城市管理智慧

      城市里的大集是去,还是留?很多市民给出了不同的建议。有人觉得可以划出固定区域将大集整体搬迁,有人建议加强整顿,将大集的商贩搬进农贸市场,进行统一管理。

      记者随后咨询了城管商城分局。一李姓工作人员说:“取缔大集不太现实,咱临沂像角沂集这样的城市大集还有很多,例如南坊集、义堂集、盛庄集、岗上集等。这些大集都是存在很多年了,虽然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但是它还关系市民购物的需求和很多人的生计问题。”

      “现在大集缺乏主管部门,大集的去留不仅牵扯城管一个部门,还涉及到工商、交警、卫生等多个部门。我们也很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成立一个综合整治小组,共同对大集进行整治。现在我们可以做的只有在逢集的时候,联合当地居委,规范道路经营,维持好秩序。”李姓工作人员解释说道。

      “城市大集会不会有下一个百年?”对于这个提问,该工作人员没有给出回答。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邓梦娇)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