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常旷工”的打工者,也是一位“不安分”的农民,他没有滔滔不绝的口才,也没有值得炫耀的履历,仅有小学学历的他虽然没喝过多少“墨水”,但却有着一个大大的发明梦想。今年36岁的河东区汤河镇南辛庄农民刘洪听如今已经与科技“结缘”达11年之久,11年间,他靠着超凡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在发明创造的道路上不断跋涉、攀登,矢志不移地完成了一个通过水力进行发电的科技发明梦。
用刘洪听的话讲,他从小就有点小聪明,也喜欢折腾喜欢钻研,然而这些小聪明大都来去匆匆,坚持不了几天。直到后来有了通过利用水利进行发电的想法后,便一直坚持钻研、动手实践至今,而对于自己的这个“荒唐”发明梦,他已达“痴迷”的程度。由于搞发明创造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刘洪听平时省吃俭用,除了必须的生活费用,其他费用全部用来购买各种材料来搞发明创造。11年来,清贫的生活、简陋的居所、贫困的家境也一直没有束缚住他那颗热爱发明的炽热之心。
做梦:水车转动诱发水力发电梦
11日上午,记者来到河东区汤河镇,多方辗转最终在南辛庄的一处简陋厂院内找到了刘洪听。“这就是你的家?怎么在一处厂房内?”左右打量了一番,望着尘土飞扬的场景,记者不禁询问道,“这是租别人家的地方,厂房偏僻,价格也能接受,最主要的是这里有一处水塘可以进行水力发电试验。”刘洪听介绍道。
被刘洪听领进屋后,记者注意到,虽然外部环境嘈杂,但是室内却是“别有洞天”: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屋子被其收拾成了用来接待客人的办公室,不同之处是内部没有任何的电子产品,整个房间也有刚被打扫过的痕迹。“一有空闲时间,我就钻进厂房里苦心钻研升速机和电机的运作原理,之所以置办一间办公室,主要是考虑接待投资商来洽谈时用的。”刘洪听笑着说。
没有学习过任何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受到过任何发明创造的培训,谈到起初进行水力发电发明的缘由,“就是出于好奇,平生第一次看到水车后,就一直在思考,它借助水流后不停歇的转动能否产生二次动力。后来当看到了一台水车通过转动进行拉磨作业后,也找寻到了答案,进而便有了利用水车进行水力发电发明的想法。”刘洪听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至今,已经11个年头,可以说他的这个“梦”一做就是11年。
践梦:手工打造16吨水力发电设备
“要想完成梦想就得付诸实践。”回忆起当初的追梦路,刘洪听满是惆怅,并表示用艰辛二字已难以表达他在追梦路上的坎坷,这11年能够坚持下来,就凭着一个信念在支撑。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水力发电发明又涉及到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工程机械,为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原理,刘洪听从2004年开始便每天早9点到新华书店内阅读相关工程机械等书籍,经常一看就是一天,由于长时间如此,很多书店内当时的员工都认识了他,很多人还戏言称他每天上班来,下班走都快成书店员工了。
刘洪听表示,在梦想实施前,他曾是一名有着多年施工经验的水利工程技术员,为不影响“圆梦”,后来便毅然辞去了之前的技术员工作。为了取得真经,攻克技术难点,他是想方设法,在节省开支的情况下,几乎用脚底板趟出了“大学问”。
“最初,我是拿家中的自行车轮进行试验,完全是从无到有,一步步摸索,碰到不懂的就去书本中或之前的工友及这方面的从业人员找寻答案。”刘洪听说,为攻克变速箱和电机方面的运用难题,他先后去过济南、无锡、南京、北京等多地生产厂家走访咨询,还记得一次去无锡,为节省费用,他硬是从车站步行30公里到了厂家,“如果只是咨询技术问题,厂家大都不会解答,所以每次我都是以采购商的身份从中套话。”
“那4年里,我几乎每天都要去周边的废品收购站去淘换点有用的材料,实在淘换不着的就从自己的牙缝里挤。”刘洪听摸着自己的膝盖介绍称,为省试验产品制作安装费,院内那重达16吨、高10余米的试验水车都是由他自己加班加点焊接安装校对,手指不仅因此被崩裂缝了7针,他还因不慎从高空坠落险些瘫痪,至今走路还有些不便。“我就认一个死理,只要用心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够成功。”刘洪听激动地表示,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的时间,在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的同时,自己的试验发明也有了初步的样品。
圆梦:有水流就可发电却遇应用难
2013年的2月9日和5月8日是两个普通的日子,但对刘洪听却不普通,因为在这两个日子里,他的发明创造先后获得了临沂市专利奖和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河东区科技部门还为他的发明设立了能源研究所。“被人认可的这一天,我等了整整10年,从25岁小伙等成了将步入中年的人父,可惜我父亲永远看不到了。”说到此,刘洪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泪水顺着脸庞滑下。
等到了期盼已久的认可,但刘洪听经历了简短的喜悦后却又再次苦恼起来。“有了专利,该如何推广应用呢?”刘洪听表示,从2013年至今,虽然有众多的商家、企业慕名找到他寻求合作事宜,但是都因为受到发电后如何并网回收、无法保障专利权益等等因素的影响而没有最终实现。去年,济宁有家公司曾多次联系他希望购买他的专利,购买价格也由之前的200万元提高到后来的500万元,但他都没有同意,“我不想轻易把咱临沂的专利让给其他地市,临沂有众多的河流,污水处理厂完全可以推广应用,最重要的是专利节能环保。”刘洪听如是说,他现在急切盼望着相关供电、科技部门能够鼎力相助。
查看刘洪听提供的众多手绘效果图记者发现,刘洪听在推广他的发明专利时并非只是“守株待兔”,他也曾主动联络过我市一些水坝,并出具效果图,“只要有水流的地方,哪怕是污水,我的发明就可以应用。”刘洪听表示,拿一台他发明的成本价300万元的水力发电设备来举例,一小时可以发电200度,按照并网价0.42元计算的话,一年就能获利70余万,4年就能够基本收回成本,“试想一下,月用电10余万的企业,如果使用他的发明,不仅可以节省出电费,每月剩余的电通过并网后还可以销售给电网,完全能够做到省钱、赚钱、环保三不误。”在刘洪听的畅想中也流露出他的那份执着。
各方声音
妻子雷娜:提他虽来气,但却被坚持感动
谈起刘洪听,刘洪听的妻子雷娜情绪激动,“一提起他我就来气,这么多年心思全都用在他的那堆破铜烂铁上了,丝毫不考虑家人的感受,和他结婚这么多年,至今连个家都没有,有时想想十分委屈,期间也吵过、闹过,更无数次反对过他,但是他却一直坚持至今。”
雷娜表示,过日子毕竟是柴米油盐,这也是她始终对刘洪听有意见的原因,当然刘洪听的这10多年坚持也早已感动了她,所以不论丈夫今后会怎样,身为妻子的她都会继续支持他。
河东区科技局:
科技含量高,需解决并网问题
对于刘洪听,河东区科技局工作人员崔安明并不陌生,因为崔安明算是为数不多的几位专利见证人之一。
“老刘的发明科技含量很高,也符合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贴合环保要求,如果能够推广开来势必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效应。”崔安明表示,众所周知,个人发明的物品要想申请国家专利的难度十分之大,而刘洪听的发明在申请的过程中十分顺利,也足以见得其发明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不过现在要想推广应用,还需先解决水力发电后如何并入电网的问题。
河东区沭河石拉渊闸区:
发明的想法和效果值得鼓励
作为刘洪听的第一块试验场地,河东区沭河石拉渊闸区不仅帮助刘洪听寻找适合的水流区域,还对他的发明创造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与鼓励。闸区副主任李学利说,他们能帮助刘洪听的也只有这些,也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帮助刘洪听推广他的发明创造,争取早日应用。
“老刘的发明不论从想法还是实际的运用效果都值得肯定,通过水力发电可以节省能源,通过污水发电可以利用污水,发电后还能够有效弥补电能的短缺。”李学利表示。
记者手记:让农民发明家走上更大舞台
一天的相处虽然时间短暂,但记者却从刘洪听身上切实感受到了他独有的那份坚持不懈与百折不挠。一位普通农民搞发明创造,靠一己之力实践科技创新,单从这份执着的魄力来讲,值得每人尊重。虽然在我国农民发明家队伍中,不乏成功创业者,然而,更多的发明家却在苦恼发明成果应由谁来投资、谁来开发?
望着多年的发明成果因缺少资金或者缺少支持而转化无门,成为“愁嫁女”。这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大力鼓励和扶持农民发明家,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保护农民自主知识产权问题,也关系到发挥农民的积极性问题。刘洪听或许擅长于发明创造,但是他却缺乏协调和开拓发明的能力,让我们共同伸手为他及他们的梦想插上双翼,让农民发明家从田间走上更大的发展舞台。
记者 周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