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四年来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作为,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明显提升。预计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8亿元,人均21576元,比2007年增加5552元。地方财政收入6.28亿元,年均增长1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4.7亿元,是前五年总和的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9.08亿元,贷款余额94.85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71.84亿元和30.5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15200元、7465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3119元、2846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3.2∶51.9∶34.9。201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县域经济发展一等奖。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达55万亩,34个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芍药山核桃”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被列为全国产油大县、评为全省烟叶生产先进县、山东省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先进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完成97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并被评为全省先进县。加强许家崖水库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考核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木业家具、能源建材、民爆器材等传统产业经过改造提升快速壮大,医药生物、镁合金加工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招商环境不断优化,连续两次荣获“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称号。经济开发区做实做大,恒欣医药、银光钰源、中信宝莱德LED基地等一批新项目入园建设。累计投入技改资金9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4.1个百分点,2011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增加值分别是2007年的2.5倍、1.9倍。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关停取缔土小项目343个,工业烟尘、二氧化硫、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为99%。服务业加快提质增效。旅游开发呈现新局面,与鲁商集团签订协议投资50亿元开发建设天蒙文化旅游景区和沂蒙石林景区,中华奇石城建设形成雏形,祊河影视城一期工程竣工,创建4A级景区一家,争创省级旅游强县工作通过初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住宅小区20个,开发面积100万平方米。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县人民银行恢复运营,临商银行进驻费县设立支行,全市首家农村商业银行挂牌营业,成立了县担保中心、小额贷款公司,其它金融机构运行良好。商贸流通市场网络日渐完善,各类“农家店”、便民超市实现乡村全覆盖。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坚持城镇统筹发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化率达到45%,比2007年提高6.5个百分点,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县城建设全面推进。四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县城美化、绿化、亮化全面提升。实施旧城改造,四年累计拆迁210万平方米。强力推进温凉河、护城河治理改造工程,颜真卿公园完成主体工程,银杏花园等4个安置区和新汽车站等便民工程开工建设。新建改建城市道路45条,新增公园绿地13处,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县城道路全部亮化。温凉河橡胶坝、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城市基础设施建成使用,供热、供气设施初步完善,出租车公司、城市公交开通运营。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经验被省、市推广,全市创新县城管理现场会在费县召开,在全省城市管理工作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9个乡镇建设了垃圾转运站,完善了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小城镇聚集能力增强,形成以县城为核心、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为次中心、省级中心镇为支撑、特色乡镇为基础的城乡建设发展新格局。积极开展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水泥下乡”政策被誉为“费县样板”在省内外推广。城乡交通条件进一步完善,改造提升了境内国省道,新建改建县乡和农村道路400余公里、大中桥梁20座。大力实施绿色生态长廊建设,深入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wq)
(责任编辑:范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