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大学频道>原创文摘

谁动了我们的青春,如此“惨淡”

2014年06月09日 10:13:00 作者:李国聪 来源:大众网
“五四青年节”将过,这个属于青年人特别的日子,恰逢去看了《同桌的你》,关于青年、关于青春、关于怀旧,再次成为微博上的话题,让“青春”这个话题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五四青年节”将过,这个属于青年人特别的日子,恰逢去看了《同桌的你》,关于青年、关于青春、关于怀旧,再次成为微博上的话题,让“青春”这个话题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关于思考,关于理性,关于耐性,关于角色,这是当下青年人的生存状态的关键词,而青春便是这个特定年龄段的生存状态的总称。对于青春,谈“暮气沉沉”者有之,谈“谁的青春不迷茫”者有之,直言喊“因为痛,所以叫青春”的皆有之,无论是何种角度,当下的青春似乎总是灰色登场,黯然收场。青年时代的鲁迅,胡适,郭沫若……为我们诠释了有“锐气”、“朝气”的青春,而今究竟是什么动了我们的青春,如此惨淡? 我曾去想,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如果思想有高度,思维有精度,思考有深度,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那我们的青春该多幸福、多丰富!可是我也知道这是需要岁月来积淀、努力与天分才能结成的果实。

    谁动了青年人的思考?

         青年人去评论国事、时事、娱乐事;青年人去发泄、中立或是旁观,都是以一种姿态面对着这个社会和世界。韩寒以公民韩寒的身份自居,并逐渐以此种意识和角度去看待这个社会。社会不断承认他作为80后的代表,是新一代青年人的领军人物。一个不善或不精于思考的韩寒,是无法取得如此成绩的。所以说,这个社会还是非常重视思考者的,或是潜意识还是欣赏这些思考者的,即使重视或崇拜的人也只是被单单的重视或崇拜着。但无论你是披着荣誉的外衣,还是有着一定的真才实学,思想者从来都会被人民或某些人民所认同,甚至引导,或是改变。

        去思考,思考人性、品质、道德或是善良,以及与你相关的种种品质;去思考宇宙、社会与人,以及与你相关的种种生物;去思考金钱、权力与地位,以及所能满足你欲望的种种诱惑;去思考梦想与现实;去思考民族与矛盾。这样的场景是很熟悉的,在自习室坐在旁边的女同学起身离座,她要去方便,如果理解不错的话,可是为何还要大包小包的一起带走?难道我长得像坏人,或是如此令人不信任?不想说什么人性冷漠,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会热的。也不想去分辨信任是否来自于对异性的第一感官。我只想说,带着包包去厕所,是很麻烦的。你是放在地上还是挂在脖子上勒着,想想都挺麻烦的。而我们大多数人对此都是认可并理解的,是认为无可厚非的。去采取一定的警惕措施,许多人认为是社会环境变了,是社会风气变了,路不拾遗的事件只能当做事件来说,却无法当成一种事情来做了。而外部环境的改变还是由内因改变的,于此,也就可以理性地理解下雷锋塔的倒掉。非一人之力,也非一日之功。

        谁动了青年人的理性?

        在很多社会性问题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后,很多人去愤怒,然而愤怒来愤怒去,只能感叹这个国家做的不好,再深入点的便想到了制度的不幸。我们理解大多喜欢从外部找原因,这是种思维惯式,我们是经常把自己排除在外的,所以说在许多事件的背后,我们往往忘掉了自己的作用,也许你没起到直接的作用,甚至与那些发生的地方隔了十万八千里,可是人都是一样的,在哪都一样是男女众生,是食色性男女。北方的人们放了个屁,在南方可能就发生了流血。社会心理是复杂的,我们常常面对街头的小偷不敢呵斥,却有勇气高喊灭掉太阳国。我们说雷锋塔的倒掉,便是一种群体性无意识犯罪,一人犯罪,人皆棍棒加身,就像在网络疯传的高跟鞋虐猫事件,所有的人一哄而上的谩骂指责,似乎所有的愤怒全部宣泄而出,而谁也不去反省自己走在大街上对流浪猫的漠视和恶心。或许只有一群人的犯罪,便成为了理所应当。

        我们责怪社会,去发泄我们不公的待遇。我们认为在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社会保障、司法改革、反腐倡廉、房价、物价还有我们天天接触的食品安全上,受到了欺骗。我们无从骂起,于是社会在很多时候便承担了这样一个挨骂的角色。我们谓之于压力,无压力,无改变,甚至许多人躲在背后等着看社会如何收场。而太多人仅是因为排除在高获利圈子之外而深感不公,却很少从利益之外的不公去要求什么。央企的石油和中国移动,便顶上了中国五百家民企,我们羡慕嫉妒加且恨,但是也只是如此了,你也无从改变什么,而当你进入了这个群体之后,你的抱怨便消失了,因为你进入了这个圈子。中国人的心理就是这个样子,大家都在车门前挤来挤去,你骂来我骂去,互骂者有之,大骂上车者有之,然而你费尽辛苦挤上了车,你的心态又转变为不停地抱怨怎么还有人上车,都挤死了。所谓得利者,也便是如此,上了车,不允许别人再上了。买了票也不行。

     

        谁动了青年人的耐性?

        青年人去思考社会与人生,金钱与地位,很多青年人于此迷茫着,是要抓紧买房子娶老婆,还是在边创业的过程中边享受?很多人说,我已来不及享受,大学无度荒淫三四年而今便是还债来了,于是他们奔波于形形色色的办公楼与酒桌之上,他们深感劳累,愧疚,却认为理所应当,并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以自我安慰,认为生活本该如此。他们对乱性持以理解,认为这是一种释压,是有关自由事。整个社会的心理在如同快餐的速度转变着,心平气和逐渐迷失,耐性在流失,心态焦躁不安。焦虑成了这个社会的通病,而这种通病我们从不去想改变,而是将责任归咎于我们根本无法改变的社会,于是懒于改变和抱怨不公成了自我的悖论。在去年还是前年,中国这所经济大船已排在了船队的老二,可是这说明了什么,无非船大了,可船依旧还是那艘木船,经不起浪大风吹,处于底层的水手们依然没有多大生存保护环境的改变,一旦漏水,最先被淹的,还是水手们。然而快感是令人沉醉的,他们努力呼喊加快加快,超过星星船,落下太阳船。他们许以水手以大饼的诱惑,即使现在水手们依旧啃食着旺仔小馒头。

        青年人刚从多年的说教中走来,才享受自我思考的乐趣没几天,便又被匆匆投入了社会中。他们有的人说,你们不用思考,跟我们学着做便可以了,于是青年人进入社会便轮回为另一种模式的小学中学教育。而在中国,教育都是毁誉参半的。我们无法把在经济上获得的快感移植于教育上,教师们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教育观,负责任的园丁尚可以说是为下一代而辛勤耕耘,然而没有这种使命感的人们,虽手执犁杖,站在黑土地上,却在那些还未建立自我世界观的孩子们脑中,便随意涂抹,抢占市场。一批批的成品或半成品建制出来,个别不满意的,也被剔除出队伍。有人说,教育是启发与说服的结合,我觉得这很好,以启发为主,说服为辅。这是另一个解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解。可是先贤们曾努力去做,而今我们已没了那份耐心了,只好授你以鱼,还要高价卖出。

       谁动了青年人的角色?

        高成本的制度改革没收到什么效果,上位者不满意却没大说什么,我们想对那些还未进入炉灶的人们说些什么,却发现他们已经学会了自我改变!有一段视频曾真实记录了小学生选班长的水有多深,还有一个新闻讲五道杠少先队员的官样年华。它们让评论只围绕于教育的失败,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却忘了我们自己在其中参演了什么角色,原来我们才是他们的老师,我们在生活中,在荧屏上,已不知不觉的改变了他们的许多看法和观念,让他们过早的成人化和过早的接受了畸形的性教育。现在的我们或许还可以说一句怀念那幸福的童年,然而那些成长的孩子们长大后也许只能说,那沧桑而痛苦的童年啊!

        青年人在如履薄冰的活着,害怕刚得到的会在不经意间失去,他们被时常告诫着这个社会现在压力很大,你现在的工作得来不易,你不努力赚钱就买不到房子,买不到房子就娶不到老婆。告诫者希望听到的是:领导,请放心,我一定吃最少的草,挤最多的奶。青年人有梦想,有着太多一蹴而就的梦想,然而梦想大都毁于自我和现实。现实只是给你上上课,你爱听不听,现实说你白丁一个,追什么梦想,而自我在课下反思,有的人认同了,有的人不屈安排。于是很多人,在很多年后,在生存着,在生活着,和死掉了。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 李国聪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周丽丽)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