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 > 临沂大众网 > 临沂旅游频道 > 旅游视点 >

沂水:打造地质遗迹旅游精品

2011-12-31 10:03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网
 沂水县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县长张传才告诉记者: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县以“地质奇观生态旅游”为品牌的各景区共接待游客 60.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 56.1%,实现门票收入 2050万元,同比增长 254%,实现旅游收入 1.5亿元,全县游客接待人次和门票收入在山东省各景区中名列前茅。

        秋染山野,游人如织。这是记者最近随“沂蒙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山东沂水县“山东地下大峡谷”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山东旅游界的一匹“黑马”

     

     沂水县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县长张传才告诉记者: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县以“地质奇观生态旅游”为品牌的各景区共接待游客 60.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 56.1%,实现门票收入 2050万元,同比增长 254%,实现旅游收入 1.5亿元,全县游客接待人次和门票收入在山东省各景区中名列前茅。

     

     据介绍,近年来沂水县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2004年,各景区年累计接待游客从 25万人次增加到 127万人次,门票收入从 70万元增加到 1200万元,旅游企业由两家发展到 26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由不足 50人发展到 1000多人,星级酒店、宾馆由 1家发展到 4家,旅行社从无到有发展到 10家。酒店、宾馆的平均日住率由不足 50%跃居到 9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县各景区共接待游客 130万人次,同比增长 198%,门票收入 2300万元。天然地下画廊、地下大峡谷两景区入选“ 2005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沂水旅游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迅速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最亮增长点。

     

     沂水,一个过去被认为旅游资源匮乏、区位优势差、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县,如今已成为山东旅游界的一匹“黑马”。

     

     划定 20个地质遗迹保护禁采区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孙守江介绍,沂水县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有浮来山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沂蒙七十二崮等地质地貌景观,山东地下大峡谷、地下画廊溶洞群等宝贵的地质遗迹。2000年以前,位于沂水、沂南、莒县三县交界处的浮来山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由于监督管理和保护工作不利,一度出现乱采滥挖石灰岩的现象。面对严峻形势,沂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多方配合,齐抓共管,全部取缔了非法采石点,迅速遏制了乱采滥挖局面。

     

     珍贵的地质遗迹是大自然馈赠给沂水人民的一份厚礼,如何保护地质遗迹、开发地质遗迹是沂水县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全县地质遗迹不受破坏,在沂水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将浮来山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沂水群崮、沂水溶洞群、西墙峪风景区等地质遗迹分布区全部划为禁采区,共划定 20个地质遗迹保护禁采区。如今,不仅地上的 43个“沂蒙七十二崮”个个独具神韵,地下的众多溶洞群也全部得到有效保护。

     

     去年,沂水县以地下大峡谷为主题的龙岗地质公园,被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溶洞,变资源优势为开发优势、经济优势,沂水县积极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经过各方努力,今年 9月,沂水溶洞群被批准为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一个园区。这对提升沂水的知名度,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更加有效地保护地质遗迹将产生重大影响。

     

     推出地质奇观为龙头的系列旅游产品

     

     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周围 30公里的十大景点,组合建设“沂水地质奇观生态旅游区”旅游精品“超市”,形成以地质遗迹奇观为观光主体,休闲、度假、游玩相结合的系列化旅游产品,以此打造沂水的旅游品牌,这是沂水地质遗迹旅游的发展战略。

     

     2002年,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沂水县政府出资编制完成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各景区详细规划,按照“科学规划,梯次开发”的要求,依据现有资源,确定了“一大景区(沂水地质奇观生态旅游区)、十大景点、三大产品体系(地质奇观产品体系、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地域文化体系、回归自然生态游玩休闲度假体系)”的基本框架,实现了沂水地质遗迹从资源到旅游产品的转化。地下大峡谷、天然地下画廊、地下荧光湖、姬王崮、崖瀑谷,加上雪山彩虹谷山东最老的石寿星、世界著名的郯—庐大断裂带等地质遗迹探寻游项目,构成了沂水旅游的主打产品体系和“地质遗迹博物馆群”。

     

     立足保护,着眼开发,依照这一原则,沂水县近年来运用市场化手段,采取股份制、民营资本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地质遗迹保护开发与投资机制的最优结合。例如:由县供电公司职工和院东头乡留虎峪村农民共 600多个股东投资的天然地下画廊景区,项目规划总投资 6000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 2600万元,已于 2003年对外开放。龙岗旅游集团投资的地下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规划总投资 7000万元,一期工程已投资 3200万元,也于 2003年对外开放。目前,全县旅游规划项目建设总投资达 6亿元,现已完成开发投入 1.8亿元,建成国家 3A级景区 3个、2A级景区 2个。

     

     沂水发展地质遗迹旅游产业,提升了县域经济竞争力,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新路子。

     

     编后

     

     旅游资源、交通区位、经济基础都不具备优势的山东省沂水县,为什么在短短四年内实现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原因就在于沂水县很好地保护了当地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并按照“科学规划,梯次开发”的原则,打造出以地质遗迹景观为龙头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沂水旅游整体品牌强势,实现了地质遗迹从资源到旅游产品的转化。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丰富的国家,如何有效保护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沂水的经验再次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

     

     

     

     

    (责任编辑:江志宇)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旅游资讯:0539-3100789-8015 旅游邮箱:lydzwly@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