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敢当时评

一块钱的一小步,改革的一大步

2014年11月21日 10:55:00 作者: 来源:钱江晚报
小小一包盐,也就一块钱左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貌似毫不起眼。取消盐业专营,同时也终结了在盐业领域长期形成的政企不分现象,也给水、电、煤等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原标题:一块钱的一小步,改革的一大步

      小小一包盐,也就一块钱左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貌似毫不起眼。然而小个子有大来头,其背后的“食盐专营”制度,却是行政性垄断的最后几个领域之一,这个领域的市场化,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11月20日,记者从工信部权威渠道获得消息,我国将取消这一制度,并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时间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盐业股集体暴涨,显示了社会对盐业改革的期待。

      盐业改革方案分六个部分共20项内容,方案的核心为取消盐业专营,方案要求从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允许现有的食盐定点企业进入市场,允许食盐流通生产企业跨区经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放开小工业盐等其他用盐的经营。除此之外,方案还包括食品监管制度、食盐储备体系、产业竞争力、依法治盐等具体措施。

      这场改革来之不易,专家形容是“影响小、阻力大”。据媒体报道,早在2000年,盐改调研已经展开,且于2002年形成草案,先后形成六套方案,均无疾而终。中盐协会理事长董志华曾公开表示,这些方案由于各种原因都停下来了,其中中盐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给盐业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市场化改革的大趋势下,盐业改革方案路线图最终敲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其意义可以和当年取消农业税相提并论。盐业专营与农业税一道,都是中国历史上自封建社会形成之初便开始实施的经济政策,至今均超过了2600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或政府试图取消。现今终于要取消了,不仅要向漫长的历史说再见,还要向“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手段”的市场化改革方向迈出坚实的一步,不管怎么评价,意义都难以估量。

      取消盐业专营,同时也终结了在盐业领域长期形成的政企不分现象,也给水、电、煤等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在这些领域,由于存在行政性垄断,针插不入,水泼不进,很容易导致腐败的滋生,不仅小官巨贪、腐败窝案频频发生,一言不合则以断供相威胁的霸道行径也时有发生,马超群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以市场化为导向,杜绝行政性垄断的腐败温床,具有改革的现实紧迫性。

      取消盐业专营,只会更有利于中国盐业企业的发展。尽管从盐业资源的拥有量和开发量来说,中国早已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盐业市场,然而这个最大的盐业市场,并没有诞生最有竞争力的盐业企业。在过去的行政性垄断和区域性割据的状态下,中国盐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既缺少市场开拓行为,更缺少话语权和定价权。反观中国铁路,在实行政企分开以后,不断获得国外大单,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取消盐业专营,对于老百姓来说有更为现实的生活意义,首先一点,跨区域用盐应当被允许,现有的一些禁止跨区域用盐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立即暂停实施,并采用合法的程序予以清理。10月15日,河南新郑市龙湖镇开热干面馆的老黄夫妇,因为用了从郑州带回的食盐,被罚款200元(本报曾以“200元罚款能否撬动盐业体制改革”为题进行过评论)。这些打着盐业专营的旗号,实则塞满区域保护主义私货的罚款行为,应当成为历史。

      同样,既然已经确定了市场化改革为最终方向,就应当尝试以市场化的思路,提供更多老百姓需要的食盐产品。比如,现行的强制加碘盐销售制度,可以适当松动,向市场投放一些非碘盐,以缓解东南沿海地区因碘摄入过量导致的发病率。

      虽然盐业改革的整体思路和方案设计值得点赞,但仍然有一些百姓关切需要注意。政企分开和市场化改革之后,食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确保充分竞争的前提下,保持其价格稳定,不要借机涨价,以及严格监管,确保食盐食用安全,都是新的政府监管职能要实施到位的。这样才能把好事办好,确保盐业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免出现开倒车的现象。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