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大美临沂

东孝友村,琅琊孝悌故里

2014年11月26日 11:20:00 作者:车少远 来源:大众网-沂蒙晚报
兰山区白沙埠镇,紧挨着沂河,顺着河流上可以通往沂蒙山腹地,下可以到达独树头、临沂城、马头古镇,直接通大运河。

      兰山区白沙埠镇,紧挨着沂河,顺着河流上可以通往沂蒙山腹地,下可以到达独树头、临沂城、马头古镇,直接通大运河。就是在这样一条母亲河的河畔,白沙埠镇一带既是中邱城遗址所在地,又是洪福寺、诸葛城、茶山等诸多历史遗迹与名山的所在地,发展成为集人文、经济于一体的中心区域,最主要的是这里是孝悌故里琅琊王氏的发源地。

      秋日懒洋洋的太阳下,顺着历史的脉络走进白沙埠琅琊王氏发源地,古遗址与茶山之中,曲径通幽。于山石之上而立,远处秀美的临沂城与近处古朴的孝友祠相映成趣,既有时代气息又不缺历史的厚重。凉风习习,清爽宜人。  

      南仁里,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白沙埠镇东孝友村,也就是在孝河的南岸约500多米的地方,这里是兰山区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场竖有“东孝友村遗址”保护碑。琅琊王氏迁居临沂后,选择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这里也是王祥、王导、王羲之等人出生和生活的地方。西汉时,琅琊王氏一直居住在这里,后来因为靠沂河太近,冬春的风沙大,不便生活,所以就迁居到孝河北稍微向西的今天东、西孝友村所在地,于是原址逐渐荒废。现在,该处前几年还能见到古砖瓦碎片,更早的时候曾经出土过写有“南仁里”字样的古砖。

      南仁里是琅邪王氏的发祥地,琅邪王氏后人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一处载入中国历史的地方和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孝友村作为琅琊王氏的故里,这里历史遗存丰富,一直都是国内外历史文化研究者们向往的地方,“特别是东南亚和日本等地的一些历史研究者们以及王羲之书法的崇拜者们,孝友村在他们心目中就是一个神圣的地方。”王氏族人介绍说,几年前,日本的汉字书法家鱼住和晃先生写了一本研究王羲之的专著,为此,他专门到中国,来到仰慕已久的南仁里,亲眼看了王羲之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与王氏族人探讨了琅琊王氏家族的变迁和家族脉络。在瞻仰孝友祠与南仁里以后,感慨颇多,将这些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到了书里头,推广孝友文化与王羲之书法。

      孝友祠始建于南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目前仍是国内少有的宣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历史文化设施。孝友祠在以孝治国的古代具有崇高的道德地位,是1000多年以来历代统治者敕封认可的标志性祠堂,其中供奉者“孝圣王祥”、“友圣王览”和“书圣王羲之”,历代朝廷旨准每年三月三(上巳日)和九月九(重阳日)两次以“少牢之礼”进行祭祀。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孝友祠祭祀“三圣”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同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每年,琅琊王氏都会定期到此祭拜,将孝友文化传承下去。

      太保林,琅邪王氏在临沂的关键证据

      太保林指的是位于白砂埠镇官庄和大小姜村的琅邪王氏汉墓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琅邪王氏自西汉王吉移居临沂始渐渐形成望族,至王祥时已成为不可撼动的一流大族。王祥,字休征,魏晋时人,史书记:“初仕魏,入晋,拜太保,进爵为公。”王祥历经汉魏晋三朝,在汉末任徐州别驾时便留下“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和“海沂之康,实赖王祥”的政声,得到徐州刺史吕虔赠送的宝刀。由汉入魏到晋,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超凡脱俗的言行获得朝廷的尊重,一世显赫,是琅邪王氏族中的关键人物,其平生功过史书多有记载,而流传最广的则是他少年时期的“孝行”。

      太保林是临沂少有的汉代墓群,此墓群在白沙埠镇孝友村东南约两里许,位于沂河西畔的冲积平原上,北依平原上难得的呈“八”字型的小丘陵。据调查,墓群原占地总面积50多亩,原有古墓9座,呈西北东南走向的扇形分布。每座坟冢高10米许,占地700平方米,远望宛若丘山。地遍植松柏,有享堂仲马,居中旗杆台两座。

      前几年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曾在周边村民处搜集到铜镜和五铢钱等汉代文物。2005年春,记者随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场踏勘时曾捡到完整的云纹圆瓦当,可以证明墓地当年建有享堂。在这以后,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又多次前往考察,并在墓地耕种的村民家中搜集到青铜环首刀和弩机,据村民讲为其种麦挖垄沟时出土于墓基,在村里还看到不少汉代方砖、梯形券砖和散落的雕刻不精的汉画像石。

      太保林是琅邪王氏在临沂的关键证据,也是天下琅邪王氏后人景仰之地。2007年世界王氏在山西太原召开联谊大会,临沂与会者曾提出今后大会可到临沂开,但太原王氏则提出:到临沂有什么古迹可看的疑问。因太保林当时尚未进行适当恢复,他们的疑问确实令临沂的与会者不好答复。2013年的世界王氏大会上,临沂的与会者提供了有分量的论文,会上有识之士也提出到临沂开会并瞻仰琅邪王氏祖墓的想法,这一年多来,很多外地王氏后人不定期到孝友村探源。

      当代王祥,40多年如一日照顾继母

      年逾五旬的王孝敬,东孝友村人,作为“孝圣”王祥的第50代孙,40多年来,他“孝敬继母,关爱他人”的事迹在孝河河畔广为传颂,他感人至深的孝心,堪称“当代王祥”。另外,王孝敬先后无偿捐献20多万元,帮助村里安装自来水、修建水泥路和资助贫困大学生……

      出生在东孝友村的王孝敬,4岁时母亲不幸患病去世,唯一的姐姐随人到了东北。从小就失去母亲的王孝敬相比同龄人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就在王孝敬13岁那年,父亲续弦,继母王郑氏嫁过来,王孝敬也总算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从小失去生母的王孝敬把继母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看待,当然,继母王郑氏也把这个儿子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一样疼爱。这个家里,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却格外的温馨。但是,好景不长,就在王孝敬21岁那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塌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困境,王郑氏顶着生活的各种压力,踮着小脚每天都要步行二三十里路去“赶四集”,辛辛苦苦做小生意,补贴家用。正是由于极度贫困的日子,让母子俩的感情进一步加深。

      成家后,王孝敬用勤劳的双手白手起家,闯荡市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生活在改变,但是唯一没变的却是王孝敬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吃饭的时候,只要自己觉得可口、适合老人吃的饭菜,王孝敬一定会打包带回去与老人分享。王郑氏耳聋,每次陪老人聊起来很吃力,王孝敬就让人从外地买了一副助听器,可老人就是不习惯戴。有一次,王孝敬故意装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说:“你老人家要是不愿意戴的话,买了又有啥用,不如扔了算了!”老人心疼,怕那好几百元的玩意真的扔掉了,就顺从地戴上了。

      提起王孝敬,已过90岁高龄的王郑氏逢人就说:“不是亲生赛过亲生,我能活这么大岁数,多亏了这孩子孝顺啊!”

      在村里人眼里,王孝敬不仅是一位“大孝子”,而且还是一位心地非常善良的人。大学生王友印贫困辍学,是他资助圆了大学梦。大学生王得福家庭连遭变故,三年失去了三位亲人,在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危难关头,是他捐出2500元钱,并承诺资助直至上完大学。村里安装自来水,他捐出1万元,村里修建水泥路,他提出出资10多万元,自己修建一条中心东西大街。

      作为“孝圣”王祥的传人,他热衷于“孝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捐助4000元给“孝文化”研究会,用于挖掘传统的“孝文化”资源。

      除了王孝敬以外,在东孝友村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要说孝友文化对大众的影响之深,从我们身边一位位孝老爱亲的人的事迹中不难得知。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