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主页 > 临沂大众网 > 临沂新闻 >

确保完成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开创新局面

2013-01-08 17:40 作者:本网记者 来源:临沂大众网
着眼富民壮镇强县,紧扣主题主线,实行领导力量、管理权限、资金投入“三个倾斜”,强化产业定位、创新驱动、考核激励“三个导向”。

        着眼富民壮镇强县,紧扣主题主线,实行领导力量、管理权限、资金投入“三个倾斜”,强化产业定位、创新驱动、考核激励“三个导向”,推动县域经济实实在在和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增长,力争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6%以上。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提高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突出三级产业联动,促进集群式发展。落实主导产业定位意见,推动产业链纵向联接、侧向配套、规模膨胀,力争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产值超过6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6%和20%以上。突出骨干企业培育,促进集约式发展。实施“十百千”工程,在每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重点抓好10家骨干企业培育、在全市重点抓好100项科技创新和1000个技术改造项目,确保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深入开展高点对标赶超活动,修订“双50计划”实施办法,增加当年新增利税额等成长性指标,对扶持的骨干企业进行动态调整,促其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力争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3家、利税过亿元企业10家以上;积极推广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快实施鲁南中印国际软件园、香港清华同方科技园等信息产业项目,加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4个、30个和20个;继续公布每季度纳税百强企业名单,定期召开企业家恳谈会,及时为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举行新闻发布会,开展好企业和企业家“双十佳”评选活动,培养一支境界视野开阔、敢于创新创业的宏大企业家队伍。突出新增长点培植,促进组团式发展。在提升园区经济、壮大商城经济、做强镇域经济的同时,要激活矿业经济、振兴临港经济、繁荣民营经济。加快矿业结构调整和矿产资源整合,加强地质勘查保护和资源储备,着力打造苍山、沂水、沂南、平邑“四大矿业循环经济区”,力争全市矿业经济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0%。树立“大临港”理念,支持东部县区尽快对接省“蓝、黄”经济区,建成临港保税功能区和临港国际物流园、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落实国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36条”,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工商联发挥政府管理非公经济的助手作用,培育规范发展各类行业商会,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产品品牌、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努力形成有市场前景和品牌效益的中小企业群体。

      (二)加快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扩大“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市场影响力。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增强粮食保障能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力争粮食生产“十连增”,粮油储备任务有效落实。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施畜牧、渔业、蔬菜、果茶、烟草等八大产业振兴规划,建设“一廊一带一板块”优质农产品基地,打造生态高效特色农业长廊,新建和提升优质农产品产业园区100个,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0处,培育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10个,举办好中国(苍山)首届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新评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工商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1万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改扩建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推进“放心粮油”和“居民厨房”工程,建设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加快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加强技术人员引进和培养,完善基层农技和农机推广体系,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新发展市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10家以上。大力兴修农田水利。依托现代水网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水生态和小水源建设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四大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83万亩,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52万亩,再解决5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争创全省现代水利示范市。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挥产业转型带动力。开展“服务业载体建设年”活动,建好重点城区、园区、项目和企业“四大载体”,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新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均提高2个百分点。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用足用好国家和省里扶持物流业发展优惠政策,统筹推进传统市场搬迁改造和大型商贸综合体建设,扶持立晨、荣庆、华派克等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商贸物流业规范化、品牌化、高端化;加快商城国际化步伐,大力发展外贸经营主体,继续办好临博会等重大展会,搞好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全球商品交易中心和国际贸易大厦、电子商务中心等建设,争取商城出口额实现翻番、突破20亿美元。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落实好各项鼓励消费政策,继续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大力培育社会养老、家政服务、体育健身等新的消费热点;研究出台服务业集聚园区建设配套意见,重点发展服务外包、科技研发和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争取园区营业收入和税收分别增长20%以上。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业。抓好“一山、两城、三带、四园区”开发,加大蒙山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沂蒙红色旅游园区,力求做成全国精品;推进沭马风景区、中国兵学城、国家农业公园、临沂动植物园、智圣温泉城等建设,做强“好客山东、亲情沂蒙”旅游品牌。加快推动沂蒙乐园、凯歌文化城、东夷文化公园、沂蒙红嫂文化园和现有影视基地建设,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扶持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动漫设计等产业,争取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 

      (四)加快大项目好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认真组织开展“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年”活动,坚持投向、投速、投量、投效有机统一,围绕产业链、价值链、财税链选商引资,努力在全市掀起新一轮重点项目建设热潮。加快落实“飞地经济”政策,新上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和科技含量、财税贡献率高的项目,开工建设市级重点项目220个,总投资2510亿元。抓好项目储备。以亩产税收和投资强度为筛选标准,策划实施投资过10亿元大项目好项目100个以上,其中过20亿元、50亿元、过百亿元项目分别超过30个、10个和2个,每个县区运筹过10亿元项目6个以上、开工建设4个以上。抓好招大引强。依托国家中部地区优惠政策、集聚园区平台和近海临港等优势,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50强和央企、省企,争取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抓好项目实施。对市级新建重点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继续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观摩、年底考核”推进制和“一个项目、一位包扶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责任制,优先配置土地指标、保障信贷资金,畅通服务“绿色通道”,争取项目早建成、快见效。zgx

    (责任编辑:徐利军)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