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财经>新闻资讯

新国五条引发离婚潮:单身证明用途清一色写购房

2013年03月28日 16:02 作者:韩志涛 来源:央视
今天我们来关注房地产调控的新国五条,限购政策更加严厉,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二手房个税由交易总额的1%-2%,将从严按照差额的20%征收。

    主编:傅喻   记者:韩志涛   摄像:刘勋 张明 陈艳波 白羽

        一、今天我们来关注房地产调控的新国五条,限购政策更加严厉,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二手房个税由交易总额的1%-2%,将从严按照差额的20%征收。政策一出,引发了市场强烈的反应,不仅是购房者急着签约,甚至引发了一些看似荒谬但却无可奈何的行为,不少地方出现了“过户潮”,“离婚潮”。

        仅仅在3月6号这天,在北京,离婚数甚至高达一千例,比平时多出了一倍。同一天在南京,离婚人数就达到了294对,是平时的两倍。 南京市民政部门当天共开出了1600张单身证明,而单身证明上填写的用途一栏,清一色的写的是“购房”。在上海闵行区,民政局婚登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前离婚率每天只有几对,极端高峰也就20多对。但“国五条”出台后,平均每天离婚率涨至30多对。

        为此,闵行区民政局在婚姻登记中心门口还特意设立了“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大幅公告警示牌,提醒各对夫妻勿为规避政策而轻率选择“假离婚”。

        避税效应还引爆多地“过户潮”。在北京,“国五条”出台后的一周内,二手住宅网签量达到了9400套,比二月份同期大幅增加了279.5%;南京二手房交易登记达到平时的8倍;在重庆,市民带着板凳排队过户二手房;而在上海,一对夫妇挂着氧气瓶排队过户。二手房过户量的剧增,也给各地房管局的工作人员带来巨大压力。郑州市房管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连续加班加点一周后,在窗口接件时因直接休克被救护车拉走抢救。在各地细则出台之前,政策“末班车”效应还在持续发酵,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房屋登记大厅采访时发现。面积不大的交易中心内,拥入了进百人。有的甚至是拄着拐杖上了年纪的老人。

        老人告诉记者,国五条出台后,他的女儿为避免高额的个税,想把自己的一处房产过户给老人。为了赶时间,90多岁的他已被折腾了好几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人都担心国五条会对房屋产权变更的成本产生影响,所以大都忙着将自己名下的房产,通过买卖形式过户给亲属。

        朱女士目前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北京新政细则出台的时间。新政实施到底是按照交易签订合同的时间开始?还是过户的时间开始?这对她影响巨大。朱女士告诉记者,家人把所有的资产都压在房子上,如果真的按照20%征税,近几年的房产增值收入就所剩无几了,所以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把60平米的房子过户给女儿。记者:如果以后在更换新房呢?那怎么考虑?”朱女士:那就是看他们自己的能力了,我只能尽到我现在这个责任了。给女儿。”记者:先暂时避免一下。”

        朱女士:对,先暂时避免一下。”朱女士打听到,亲属间的房产过户更名,无论赠与或继承还要交3%的契税和4万元的公证费,而如果直接买卖交易,只须缴1%的契税,所以她整理好一书包各种手续资料,来办买卖过户。

        记者在随机采访的人群中做了个调查,发现90%的人多为购买新房和以小换大的置业者,而涉及交易的房屋面积80%都是100平米以下的钢需房。陈先生这次就急着赶末班车,想换个大点的房子。

        卖房者房子买卖是家里的首要大事,陈先生70多岁的老母亲总放心不下,办任何手续她都硬撑着要一起来。卖房者因为我们房子他三口人,80年代那小两T,所以说把房子卖了,再远一点,这不是市中心吗再远一点,买一个大点的。”

        陈先生告诉记者,像他这样先卖后买的改善置业人群,受新政影响最大。由于在短时间内需要完成两步交易,所以卖房时,他被迫降低价格以求尽快出售。记者:您能接受这种打击吗?陈先生:我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国家的规定,咱们阻止不了,咱们只能通过电视台呼吁一下,尽量有个缓冲的时间,确实有几套房子的人,人家不在乎,人家也不卖,你爱扣什么扣什么,跟人一点关系没有,我觉得是这样,对打击最大的还是刚性需求。我本来我就没房子,我就要买房子,你要再出台这政策,等于是我多交税。”在陈先生急着卖房的时候,这位郭先生担心新政细则有变数,增加成本,迫不及待地办理了买房手续。郭先生:“现在每天租金这么涨,你没有自己固定的地方住,人家让您搬家你就得搬,作为我们来说,老百姓肯定承受不了,搬家这种折腾,只能自己给自己买个小房子住。”郭先生告诉记者,因为买的是没过五年出售期的二手房,所以卖方该承担的营业税、中介费都被无端地转加到他身上,让他多掏了近十万元。高额的房价下,只能求助于父母。

    (责任编辑:连繁繁)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获奖名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热图聚焦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